1.计算题- (共2题)

(1)在A的实验中,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
(2)B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写出C的溶液中溶质可能存在的几组情况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使10 mL氢氧化钠恰好中和,需滴加溶有0.01 mol硫酸的稀硫酸溶液,求该10 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多少克?_____ (列式计算)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
[结论]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理由是__
(1)(实验探究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体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色,写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______________.
②小明认为由实验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氢铵.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6题)

A.分解反应 | B.化和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A.NH4NO3是复合肥 |
B.NH4NO3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
C.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用 |
D.NH4NO3中氮元素的含量:![]() |
A.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是因其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 |
B.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常含有K2SO4是一种复合肥 |
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 |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
A.铁栏杆上刷一层油漆,以保护金属资源 |
B.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以保护水资源 |
C.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以节约石油资源 |
D.严禁使用一次性木筷,以保护森林资源 |

A.放出的H2的质量是A>B>C |
B.金属活动性顺序A>B>C |
C.相对原子质量是A>B>C |
D.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
A.X>Y>Z | B.Y>X>Z |
C.Y>Z>X | D.X>Z>Y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 |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 |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C.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D.施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
A.氧化铜 |
B.氧化铝 |
C.四氧化三铁 |
D.氧化铁 |
4.选择题- (共3题)
①NaH+H2O═NaOH+H2↑
②2Na2O2+2H2O═4NaOH+O2↑
③Na+2H2O═2NaOH+H2↑
④3NO2+H2O═2HNO3+NO
⑤2H2O {#mathml#}{#/mathml#} 2H2↑+O2↑
⑥2F2+2H2O═4HF+O2
水只作氧化剂的是{#blank#}1{#/blank#};水只作还原剂的是{#blank#}2{#/blank#};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blank#}3{#/blank#};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blank#}4{#/blank#}
①NaH+H2O═NaOH+H2↑
②2Na2O2+2H2O═4NaOH+O2↑
③Na+2H2O═2NaOH+H2↑
④3NO2+H2O═2HNO3+NO
⑤2H2O {#mathml#}{#/mathml#} 2H2↑+O2↑
⑥2F2+2H2O═4HF+O2
水只作氧化剂的是{#blank#}1{#/blank#};水只作还原剂的是{#blank#}2{#/blank#};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blank#}3{#/blank#};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blank#}4{#/blank#}
5.填空题- (共4题)
①Ni+2HCl===NiCl2+H2↑ ②NiO+2HCl===NiCl2+H2O ③NiO2+4HCl===NiCl2+Cl2↑+2H2O
分析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镍((Ni)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_____(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1)如图1实验中,当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为6mL时,试管2中气体体积约为_____mL;电解时往往要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_.
(2)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g.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2图所示.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3所示的现象.则20℃_____t℃(填“>”、“<”或“=”).
20℃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到40℃
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
e.加入少量40℃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6.实验题- (共1题)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