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取 10g 石灰石样品,用足量的稀盐酸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石灰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测量 5 分钟内生成 CO2质量的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I.石灰石中的 CaCO3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II.该石灰石中 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III.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你能发现数据背后的化学反应规律是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I.石灰石中的 CaCO3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II.该石灰石中 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III.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你能发现数据背后的化学反应规律是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化学兴趣小组用 X 气体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 X 气体,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 玻璃管内观察到的黑色固体变红色,B 干燥管中无明显现象,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X 气体为_____;写出 A 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则 B 干燥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用金属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你选择的实验装置_____(填编号)与理由是_____。
(4)实验过程中,X 气体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 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 A 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则残留固体可能的组成有_____种。

(1)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 X 气体,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 玻璃管内观察到的黑色固体变红色,B 干燥管中无明显现象,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X 气体为_____;写出 A 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用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则 B 干燥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用金属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你选择的实验装置_____(填编号)与理由是_____。
(4)实验过程中,X 气体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 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 A 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则残留固体可能的组成有_____种。
3.
化学实验课上,教师让同学们用实验台上五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五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是:Na2CO3溶液、NaCl 溶液、NaOH 溶液、Ca(OH)2 溶液、稀盐酸。
(1)甲同学用 A、B、C、D、E 给五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编号,做两两混合实验,E与其他四种物质混合的实验现象记录如表:
由此实验确定 E 是_____(写化学式),还能确定_____,不能确定的无色溶液可用_____试剂鉴别。
(2)乙同学探究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①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不能判断反应有没有发生,乙同学是如何改进该实验的?_____,当观察到_____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根据②③实验,结合①的改进实验,可得出酸碱盐之间如果发生反应,要有_____生成。
(3)实验后,丙同学将①②③实验中的废液全部倒入同一只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则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为确定可能含有的溶质,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是_____。
(1)甲同学用 A、B、C、D、E 给五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编号,做两两混合实验,E与其他四种物质混合的实验现象记录如表:
| A | B | C | D |
E | 无现象 | 白色沉淀 | 无色气泡 | 无现象 |
由此实验确定 E 是_____(写化学式),还能确定_____,不能确定的无色溶液可用_____试剂鉴别。
(2)乙同学探究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①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不能判断反应有没有发生,乙同学是如何改进该实验的?_____,当观察到_____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根据②③实验,结合①的改进实验,可得出酸碱盐之间如果发生反应,要有_____生成。
(3)实验后,丙同学将①②③实验中的废液全部倒入同一只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则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为确定可能含有的溶质,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是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4.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其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回收铜,实验流程设计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 1、操作 2、操作 3 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滤液 1 中加入过量铁粉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加入试剂 A 的作用是_____。
(3)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回收到的 Cu 不纯的原因是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 1、操作 2、操作 3 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滤液 1 中加入过量铁粉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加入试剂 A 的作用是_____。
(3)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回收到的 Cu 不纯的原因是_____。
4.简答题- (共1题)
5.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钻井→汲卤→晒卤→滤卤→煎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中,_____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煎盐”和实验室_____结晶的原理相同。
(2)“汲卤”获得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与氯化钾,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约为 7%~10%,“晒卤”目的是_____;“煎盐”得到的食盐中含有氯化钾,实验室可用_____检验,操作方法是_____。
(3)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40℃时,氯化钠溶解度_____氯化钾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氯化钠与氯化钾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_____;20℃时,100g 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9%,含氯化钾 1.00g,蒸发掉水大于_____g,开始有氯化钠析出。
(1)上述步骤中,_____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煎盐”和实验室_____结晶的原理相同。
(2)“汲卤”获得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与氯化钾,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约为 7%~10%,“晒卤”目的是_____;“煎盐”得到的食盐中含有氯化钾,实验室可用_____检验,操作方法是_____。
(3)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 g/100g 水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KCl | 27.6 | 34.0 | 40.0 | 45.5 | 51.1 | 56.7 |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40℃时,氯化钠溶解度_____氯化钾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氯化钠与氯化钾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_____;20℃时,100g 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9%,含氯化钾 1.00g,蒸发掉水大于_____g,开始有氯化钠析出。
5.单选题- (共20题)
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 B.CuSO4+2NaOH→Cu(OH)2↓+Na2SO4 |
C.3Fe+2O2→Fe3O4 | D.H2O![]() |
7.
某种“酒精检测仪”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 X。则 X 的化学式应为
A.Cr2O3 | B.CrSO3 | C.Cr2(SO4)3 | D.CrS |
8.
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是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工业生产中,若要符合绿色化学核心理念,优先选择的反应类型是( )
A.置换反应 | B.分解反应 | C.化合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9.
已知甲、乙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
B.根据反应条件推测,该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
C.该反应原子种类与分子种类都不变,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D.图示中的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比为 1:1:1:1 |
10.
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 |
B.常温常压下,92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
C.1mol SO3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4NA |
D.含有3.01×1023个原子的氮气中,N2的分子数为0.5NA |
16.
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色氯化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
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 |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
D.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物生成 |
19.
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含铜和铁 | B.滤渣中含氧化铜与铜 |
C.滤液中肯定含 FeCl2和 CuCl2 | D.滤液中肯定含 FeCl2和 HCl |
20.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不与水反应的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 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乙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
B.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C.图3中 M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
2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CO2) | 适量O2 | 点燃 |
B | NaCl溶液(NaOH) | 稍过量稀盐酸 | 蒸发 |
C | KNO3溶液(K2SO4溶液) | 过量 Ba(NO3)2溶液 | 过滤 |
D | CaO(CaCO3) | 足量水 | 过滤 |
A.A | B.B | C.C | D.D |
25.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Ca(OH)2、NaNO3 | B.NaCl、K2CO3、H2SO4 |
C.HCl、BaCl2、CuSO4 | D.KNO3、NaOH、Na2CO3 |
6.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