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八角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945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科学探究题(共3题)

1.
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4)已知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_______。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
2.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足量盐酸
_____,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B
加入足量水
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C
加入适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消失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3.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共2题)

4.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常见金属和金属材料,用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能分析和解释许多现象。
(1)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2)常见的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____(填序号)关系最大。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的导电性
③金属活动性
(3)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每年有近四分之一的钢铁被锈蚀,为了保护金属资源我们必须学会防锈,下列介绍的实例只利用隔绝氧气来达到防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4)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粉常用作双吸剂,将一包部分变质的双吸剂放入过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友情提示:在溶液中可发生Fe+2FeCl3===3FeCl2反应)
5.
完成下列各题
(1)盛夏,当天气又闷又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鱼缺氧,浮上水面呼吸)。其原因是______。
(2)氯化氢(HCl)气体和空气在0 ℃、10 kPa时的密度分别为1.629 g·L1和1.293 g·L1,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氯化氢约500体积。根据氯化氢的上述性质,实验室收集氯化氢最好采用______法,判断集气瓶中集满氯化氢气体的现象是______。

3.单选题(共20题)

6.
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主要发生了下列反应(反应条件均已省略):
①C+O2═CO2 ②CO2+C═2CO ③CaCO3═CaO+CO2↑ ④Fe2O3+3CO═2Fe+3CO2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7.
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是因其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
B.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常含有K2SO4是一种复合肥
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熔点高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制品更易生锈
D.不锈钢的抗腐蚀性比纯铁强,硬度比纯铁大
9.
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Zn(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
A.Ag
B.Fe、Ag
C.Zn、Fe
D.Fe、Zn、Ag
10.
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是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11.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将一瓶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2.
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B. 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C. 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 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1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口可乐汽水和白蒲黄酒都属于溶液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14.
下表用甲试剂鉴别乙中的两种化肥,难以实现的是(    )
 


 


A
Ca(OH)2
CO(NH22、NH4HCO3
B
Ba(NO32
KCl、(NH42SO4
C
AgNO3
NH4Cl、NH4NO3
D
NaCl
K2SO4、KNO3
 
A.A
B.B
C.C
D.D
15.
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的是(  )
A.铁片
B.铝片
C.石灰石
D.铜片
16.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A.大理石
B.双氧水
C.浓盐酸
D.烧碱
17.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18.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D.紫色
19.
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施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20.
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KNO3 是复合肥料
B.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21.
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C应是酸、碱、盐中的哪类物质?________。
(3)写出图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从外观即可把NH4NO3与KCl区别开
C.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D.NH4Cl与熟石灰混合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23.
化肥碳酸氢铵具有以下性质: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性物质时也会放出氨气。该花费在运输、贮存和施用中做法错误的是
A. 运输时注意密封     B. 贮存时不能受潮或暴晒
C. 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 施用后立即盖上
24.
2015年4月10日,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在有机合成材料中成功观察到“长余辉”现象.并研制出纯有机的“夜明珠”.下列物品所用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汤勺B.塑料玩具C.羊毛围巾D.纯棉T桖
25.
如图,表示镁、铜与其氧化物的质量关系。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 (    )
A.镁和铜的密度不同
B.与等质量的镁和铜化合的氧元素质量不同
C.加热不充分,没有完全氧化
D.实验的误差造成

4.实验题(共1题)

26.
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3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20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