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应:8CH3OH十nO2=mCO2+2CO+16H2O若反应生成3.6g水,请计算:
(1)m的值是_____,n的值是_____。
(2)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
(1)m的值是_____,n的值是_____。
(2)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
2.
已知碳酸钙在高温下可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克。
(2)求该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

反应时间∕s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t6 |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g | 80 | 75 | 70 | 66 | 62 | 58 | 5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克。
(2)求该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
2.简答题- (共2题)
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_____
(3)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但有的金属着火却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如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继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尾气中的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向大气中排放。请写出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2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_____
(3)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但有的金属着火却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如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继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尾气中的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向大气中排放。请写出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2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
按照“西气东输”计划,我市天然气很快取代管道煤气。
(1)煤气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
(3)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目前的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填“增大”或“减小”)_____
(1)煤气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
(3)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目前的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填“增大”或“减小”)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小明和小雨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_____。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提示:A反应有气体生成,B反应有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小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雨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_____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_____
[结论分析]请用原子的理论,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_____
[查阅资料]小明和小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中CO的污染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_____。

[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_____。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提示:A反应有气体生成,B反应有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小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雨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_____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_____
[结论分析]请用原子的理论,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_____
[查阅资料]小明和小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中CO的污染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_____。
4.单选题- (共19题)
7.
从化学反应
中,得到的信息中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 |
B.3份Fe跟2份O2反应,生成1份Fe3O4 |
C.每168份质量的Fe跟64份质量的O2完全反应,能生成232份质量的Fe3O4 |
D.在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之比为168:64:232 |
9.
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8 | 2 | 20 | 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10 | 8 | 13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 D.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
10.
用X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 |
C.X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5% | D.反应中,X与O2的质量比为23:48 |
11.
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C.该有机物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 D.生成的CO2和 H2O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有机物的质量 |
15.
将铁丝放在空气中无论怎样加热,铁丝只是发红,不会燃烧,而将烧红的细铁丝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内,它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因为铁丝放在空气中不会达到它的着火点 |
B.因为空气中含有能灭火的二氧化碳 |
C.铁丝的着火点太高 |
D.盛氧气的集气瓶内氧气浓度大,扩大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16.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向广口瓶中放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按要求连接仪器,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⑤收集气体。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④③②⑤ | B.③②①④⑤ |
C.③②④①⑤ | D.①②③④⑤ |
17.
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
物质名称 | 乙烷 | 丙烷 | 丁烷 | 戊烷 | 己烷 |
沸点/℃ | -88.6 | -42.4 | -0.5 | 36.1 | 69.2 |
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
A.乙烷、丙烷和丁烷 | B.乙烷和丙烷 |
C.只有乙烷 | D.戊烷和己烷 |
18.
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②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③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 | B.③①② | C.②③① | D.①③② |
19.
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中做出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
C.设法阻止原油喷射 |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
21.
趣味小魔术: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将手帕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
23.
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 |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
24.
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 B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将2g A2与80g 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是()


A.64 g | B.18 g | C.80 g | D.9 g |
5.选择题- (共2题)
6.填空题- (共4题)
28.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数之比为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该反应中生成物_____(可能、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1)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数之比为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该反应中生成物_____(可能、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29.
选择下列气体填空: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_____。
(2)能使人中毒的是_____。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释放的是_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_,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_____。
(2)能使人中毒的是_____。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释放的是_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_,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0.
依据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可以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_____________的方法。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_____________的方法。
7.实验题- (共2题)
31.
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认真研究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对其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改进(如下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3)说明该同学进行实验装置改进的目的_____;
(4)写出检验b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_____。

(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3)说明该同学进行实验装置改进的目的_____;
(4)写出检验b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