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2.科普阅读题- (共1题)
2.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蒸馏酒,是利用粮食经过“发酵再蒸馏”方式而得到的酒。中国白酒,就是以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40度以上的烈酒多是蒸馏酒。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酒中酒精(乙醇)所占的体积百分比。“53度”就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有53毫升酒精。中国人喝白酒,有一个重要指标,叫做“口感醇厚”,一般用“粘度”来进行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粘度”,取决于液体中分子的种类及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酒的粘度主要决定于其中水和酒精分子的比例。酒精度数与酒粘度关系呈现出曲线的关系,如图1。

无论什么品牌的酒,其成分98%以上都是水和酒精,不同酒的味道差异来自于2%的其他成分,比如醛类、酯类和芳香族类。酒的成分比例如图2所示。酒精在嘴里、胃中、小肠中都能被吸收。吸收后,通过呼吸和排尿排出的酒精只占10%,剩下90%的酒精,全部到达你的肝脏进行代谢。肝脏就像一个大的化工厂,其中有多种渠道帮助酒精的变身。

酒精变身后的乙醛有毒性,能够破坏身体内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的肝脏和胰脏影响很大。酒精也是有毒的,比较长久的作用是对大脑的毒害。进入身体后的酒精,经过10分钟就能到达大脑,将会在大脑中沉着半个月到一个月之久。中国是饮酒大国,嗜酒或者酒精依赖的人群达到2亿,慢性酒精中毒的比率逐年扩大。
回答下列问题:
(1)“40度”白酒,就是指在100毫升酒中,含有_____毫升酒精。
(2)图1是酒精度数对酒粘度影响的曲线图,分析该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3)推测乙醇、乙醛、乙酸中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
(4)茅台酒经过发酵蒸馏得出的原浆,大约是60度,需要陈放三年以上才上市出售,此时酒的度数_____60度(填“大于”或“小于”)。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酒的酿制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B酒的度数越高口感越好。C不同品牌的酒价格差别很大,是因为其主要成分不同。
D小酌怡情,饮多伤身,切勿酒驾。E乙醇溶液可用于医用消毒。
蒸馏酒,是利用粮食经过“发酵再蒸馏”方式而得到的酒。中国白酒,就是以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40度以上的烈酒多是蒸馏酒。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酒中酒精(乙醇)所占的体积百分比。“53度”就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有53毫升酒精。中国人喝白酒,有一个重要指标,叫做“口感醇厚”,一般用“粘度”来进行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粘度”,取决于液体中分子的种类及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酒的粘度主要决定于其中水和酒精分子的比例。酒精度数与酒粘度关系呈现出曲线的关系,如图1。

无论什么品牌的酒,其成分98%以上都是水和酒精,不同酒的味道差异来自于2%的其他成分,比如醛类、酯类和芳香族类。酒的成分比例如图2所示。酒精在嘴里、胃中、小肠中都能被吸收。吸收后,通过呼吸和排尿排出的酒精只占10%,剩下90%的酒精,全部到达你的肝脏进行代谢。肝脏就像一个大的化工厂,其中有多种渠道帮助酒精的变身。

酒精变身后的乙醛有毒性,能够破坏身体内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的肝脏和胰脏影响很大。酒精也是有毒的,比较长久的作用是对大脑的毒害。进入身体后的酒精,经过10分钟就能到达大脑,将会在大脑中沉着半个月到一个月之久。中国是饮酒大国,嗜酒或者酒精依赖的人群达到2亿,慢性酒精中毒的比率逐年扩大。
回答下列问题:
(1)“40度”白酒,就是指在100毫升酒中,含有_____毫升酒精。
(2)图1是酒精度数对酒粘度影响的曲线图,分析该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3)推测乙醇、乙醛、乙酸中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
(4)茅台酒经过发酵蒸馏得出的原浆,大约是60度,需要陈放三年以上才上市出售,此时酒的度数_____60度(填“大于”或“小于”)。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酒的酿制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B酒的度数越高口感越好。C不同品牌的酒价格差别很大,是因为其主要成分不同。
D小酌怡情,饮多伤身,切勿酒驾。E乙醇溶液可用于医用消毒。
3.简答题- (共2题)
3.
生活中会用到很多化学知识。
(1)过氧化氢溶液在消毒时会在血液中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冒气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上述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做好的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1)过氧化氢溶液在消毒时会在血液中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冒气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上述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做好的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4.
中央台《国家宝藏》节目中展示了清乾隆金瓯永固杯。

(1)金杯历经近300年,仍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
(2)现今市场上存在一种假冒黄金饰品(主要成分是锌和铜),在实验室中要鉴定出一枚戒指为假黄金,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填一种即可)。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

(1)金杯历经近300年,仍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
(2)现今市场上存在一种假冒黄金饰品(主要成分是锌和铜),在实验室中要鉴定出一枚戒指为假黄金,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填一种即可)。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
4.单选题- (共12题)
10.
下列关于 SO2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SO2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
B.一个 SO2 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
C.SO2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
D.SO2 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 |
15.
KCl 和 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温度/℃ | 20 | 40 | 60 |
溶解度/g | KCl | 33 | 38 | 45 |
KNO3 | 31 | 64 | 110 |
A.KNO3 的溶解度大于 KCl |
B.60℃时,110g KNO3 完全溶解最少需要 100g 水 |
C.20℃时,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3% |
D.随着温度的升高,某不饱和 KCl 溶液会变饱和 |
16.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
C.釜底抽薪﹣﹣移去可燃物使火熄灭 |
D.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
5.填空题- (共1题)
6.实验题- (共5题)
18.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 | ||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1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 |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 |
19.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粗盐提纯过程中,D装置可用于_____操作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粗盐提纯过程中,D装置可用于_____操作
20.
某同学设计对比实验(如图):两个体积相同且均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气球上端的玻璃管与外界大气相通。操作:分别向两锥形瓶中滴入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轻轻振荡。

(1)设计该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现象:观察到A、B两瓶内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
(3)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1)设计该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现象:观察到A、B两瓶内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
(3)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1.
铁矿石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炉内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如图所示。

(1)高炉内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
①C+O2
CO2②C+CO2
2CO
③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__。
(2)高炉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成分为_____。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的化学原理,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粉末,分别设计A、B套实验装置。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4)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角度来说你认为装置_____(填序号)更合理。

(1)高炉内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
①C+O2


③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__。
(2)高炉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成分为_____。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的化学原理,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粉末,分别设计A、B套实验装置。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4)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角度来说你认为装置_____(填序号)更合理。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已知: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②氯化铜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1)方案一: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②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方案二:
(实验反思)
(3)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试液 D硫酸铜

(实验探究)
(1)方案一: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②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方案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2mLNaOH溶液于 试管中,滴入一定量 的稀盐酸,振荡后加 入镁条 | 若_____ | 稀盐酸过量 |
若没有明显现象 |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实验反思)
(3)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试液 D硫酸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