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氧化铜能否代替二氧化锰作为双氧水的催化剂,进行以下探究:
(步骤一)该同学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步骤二)对上述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
(1)步骤一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
(2)步骤一中,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
(3)步骤二的实验目的是___;
(4)小明认为,仅根据以上实验步骤与现象,还不能证明氧化铜可以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其理由是___。
(步骤一)该同学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 3%双氧水体积 | 其他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① | 20mL | ﹣ | |
② | 20mL | CuO 0.5g | |
(步骤二)对上述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
(1)步骤一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
(2)步骤一中,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
(3)步骤二的实验目的是___;
(4)小明认为,仅根据以上实验步骤与现象,还不能证明氧化铜可以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其理由是___。
2.科普阅读题- (共1题)
2.
高楼在城市中越来越多,高楼的防火、救火、火灾自救问题一下子浮出水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市一幢正在进行外部装修的商品房燃起大火。经过仔细勘察,发现楼房外立面上和地面上有大量的聚氨酯泡沫(聚氨基甲酸酯)保温材料。这些聚氨酯泡沫都是易燃物,一旦燃烧就会产生有毒气体。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下列关于高楼火灾发生时,自救方法不科学的是___;
A 不轻易乘坐普通电梯
B 快速躲进房间的衣柜中
C 及时使用家庭自备的安全绳索快速下楼
D 在火燃到自己家门之前,及时用水浇泼木质门窗进行降温
(2)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可能有___。
A Mg(OH)2受热分解时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
B Mg(OH)2分解生成的水蒸气稀释燃烧物表面的氧气
C Mg OH)2受热分解吸收热量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
D 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O2隔绝
(3)由此公安部消防出台《家庭消防应急器材配备常识》推荐家用消防应急器材自教呼吸器(又称“自生氧防毒面具”),其使用的生氧剂(主要成分是KO2)的作用原理为:4KO2+2CO2=2K2CO3+3O2.某研究小组取100g生氧剂,放入装置A中,加入足量水与生氧剂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KOH+3O2↑),测定反应前后装置A的总质量,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定结果如表: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计算:(假设杂质不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①生氧剂中KO2的质量分数____;
②若成人每分钟正常需氧量为0.32g,则能维持成人正常呼吸20分钟的化学氧自救器”,至少要装入这种生氧剂____克?
材料一:我市一幢正在进行外部装修的商品房燃起大火。经过仔细勘察,发现楼房外立面上和地面上有大量的聚氨酯泡沫(聚氨基甲酸酯)保温材料。这些聚氨酯泡沫都是易燃物,一旦燃烧就会产生有毒气体。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下列关于高楼火灾发生时,自救方法不科学的是___;
A 不轻易乘坐普通电梯
B 快速躲进房间的衣柜中
C 及时使用家庭自备的安全绳索快速下楼
D 在火燃到自己家门之前,及时用水浇泼木质门窗进行降温
(2)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可能有___。
A Mg(OH)2受热分解时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
B Mg(OH)2分解生成的水蒸气稀释燃烧物表面的氧气
C Mg OH)2受热分解吸收热量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
D 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O2隔绝
(3)由此公安部消防出台《家庭消防应急器材配备常识》推荐家用消防应急器材自教呼吸器(又称“自生氧防毒面具”),其使用的生氧剂(主要成分是KO2)的作用原理为:4KO2+2CO2=2K2CO3+3O2.某研究小组取100g生氧剂,放入装置A中,加入足量水与生氧剂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KOH+3O2↑),测定反应前后装置A的总质量,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定结果如表:
测定序号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平均值 |
反应前装置A总质量(g) | 400.1 | 400.2 | 399.7 | 400.0 |
反应后装置A总质量(g) | 376.1 | 376.1 | 375.8 | 376.0 |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计算:(假设杂质不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①生氧剂中KO2的质量分数____;
②若成人每分钟正常需氧量为0.32g,则能维持成人正常呼吸20分钟的化学氧自救器”,至少要装入这种生氧剂____克?
3.简答题- (共1题)
3.
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合成了单原子铂催化剂,率先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如图是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

(1)根据如图写出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如果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填字母序号)
A 尿素[CO(NH2) 2]与 B 葡萄糖(C6H12O6) C 甲醛(CH2O)

(1)根据如图写出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如果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填字母序号)
A 尿素[CO(NH2) 2]与 B 葡萄糖(C6H12O6) C 甲醛(CH2O)
4.计算题- (共2题)
4.
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A2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A、B的质量比为___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2)丙学生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___(填字母序号)
A 4:7 B 7:4 C 37:3 D 4:1

A.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
| A的用量 | B的用量 | A2B的质量 |
甲 | 7.0g | 1.0g | 5.0g |
乙 | 4.0g | 4.0g | 5.0g |
丙 | ag | bg | 3.0g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A、B的质量比为___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2)丙学生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___(填字母序号)
A 4:7 B 7:4 C 37:3 D 4:1
5.
某学校在进行植物园建设时设置了一个无土栽培区。无土栽培是利用磷酸钙、碳酸钾和氯化铵等盐类配置营养液栽培植物的一种方法。很多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1)营养液中的碳酸钾(K2CO3)为植物生长提供了___肥(填“氮”或“磷”或“钾”);
(2)无土栽培时,营养液浓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
(3)氯化铵(NH4Cl)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
(4)小明在某次配制营养液时需要加入14克氮元素,如果这些氮元素都由氯化铵提供,则需要加入多少克氯化铵?______(写出计算步骤)
(1)营养液中的碳酸钾(K2CO3)为植物生长提供了___肥(填“氮”或“磷”或“钾”);
(2)无土栽培时,营养液浓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
(3)氯化铵(NH4Cl)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
(4)小明在某次配制营养液时需要加入14克氮元素,如果这些氮元素都由氯化铵提供,则需要加入多少克氯化铵?______(写出计算步骤)
5.单选题- (共7题)
6.
随着计算化学的发展、研究人员通过“晶体结构预测”模型进行演算发现,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反应:2Na+He
Na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Na和He均由分子构成 |
B.Na2He中Na化合价为+1价,He为﹣1价 |
C.Na2He由两个钠元素和一个氦元素组成 |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8.
人们发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经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下列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按时间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卢瑟福原子模型 ②汤姆生原子模型 ③道尔顿原子模型 ④玻尔原子模型。
①卢瑟福原子模型 ②汤姆生原子模型 ③道尔顿原子模型 ④玻尔原子模型。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④③②① | D.③①②④ |
9.
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和空气的体积约是( )


A.20mL和80mL | B.40mL和60mL |
C.50mL和50mL | D.60mL和40mL |
10.
如图是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网络(反应条件部分省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④⑤⑥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
B.反应⑤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
C.反应①②③均属于分解反应 |
D.C、P、Fe均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
11.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会出现的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 B.④变红,③不变红 |
C.①比④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
6.填空题- (共1题)
7.实验题- (共3题)
14.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律。其中,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否定B、C装置的理由是:B的原因是___;C的原因是___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___。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

(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律。其中,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否定B、C装置的理由是:B的原因是___;C的原因是___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___。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简答题:(1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