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县德厚乡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915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9

1.简答题(共2题)

1.
医学上,氢氧化铝与目鱼骨粉(含碳酸钙)通常被用于治疗病人胃酸过多,试写出治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体系,仅南陵县今年就有五万余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指导5个环节,就是通过土壤测试,摸清肥力状况,遵循作物需肥规律,建立科学施肥体系,提出施肥配方,组织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科学施用。
(1)农技人员测得某农户稻田土壤的pH为7.8,该土壤为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还测得土壤中缺氮和钾,准备分步实施用碳酸氢铵和硫酸钾,请设计实验区分碳酸氢铵和硫酸钾(写出操作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
m2
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
能被吸引
3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4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有红色物质生产
无明显现象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3.单选题(共18题)

4.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HCl+NaHCO3===NaCl+CO2↑+H2O
5.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你认为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符合“1+1=2”的事实是(    )
A. 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体积等于2 L
B. 1 g锌粒与1 g 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2 g
C. 1 g 10%的稀硫酸加入1 g水后溶液变为2 g
D. 20 ℃,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 g硝酸钾溶液
6.
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
B.向稀硝酸中加水
C.双氧水分解
D.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
7.
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Mn+H2SO4===MnSO4+H2
B.Mg+MnCl2===MgCl2+Mn
C.Fe+MnCl2===MgCl2+Mn
D.Mn+CuCl2===MnCl2+Cu
8.
下列有关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回收废旧金属
B.寻找金属代用品
C.生锈的金属要及时丢弃
D.防止金属锈蚀
9.
向氯化铜、氯化锌、盐酸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
A.氯化锌、盐酸
B.氯化亚铁、氯化铜
C.氯化铜、盐酸
D.氯化锌、氯化亚铁
10.
某同学将沾有清水的细铁丝放入图示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丝不变,b液面升高
B.铁丝不变,b液面不变
C.铁丝生锈,b液面升高
D.铁丝生锈,b液面不变
11.
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考察和研究,认为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并向全世界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
A.可有效减少缺铁性贫血
B.熔点较高
C.价格便宜,不易生锈
D.传热慢,保温性能好
12.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两个常见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B.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C.乙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
D.乙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红磷没有可燃性
13.
某学生要用实验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现有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稀盐酸四种物质,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①Cu+HCl ②Fe+AgNO3 ③Cu+AgNO3
B.①Fe+HCl ②Cu+HCl ③Fe+AgNO3
C.①Fe+HCl ②Fe+AgNO3 ③Cu+AgNO3
D.①Fe+HCl ②Cu+HCl ③Cu+AgNO3
14.
通常情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A. 蔗糖溶液 B. 酒精溶液 C. 食盐溶液 D. 澄清石灰水
15.
与氢氧化钙混合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是(    )
A.尿素[CO(NH2)2]
B.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
C.氯化铵(NH4Cl)
D.磷酸钙[Ca3(PO4)2]
16.
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人出汗较多时,喝一杯淡食盐水对身体有益
②氟、锌、铁、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③胃酸过多的人不宜空腹食用橘子
④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7.
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到酸溶液显红色,遇到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 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 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 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18.
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19.
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为了增强某些橡胶制品的强度,往往需要进行硫化处理,橡胶制品中硫化程度越好,强度越大,弹性越差。请分析下列橡胶制品中硫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橡皮筋
B.汽车外胎
C.普通气球
D.医用乳胶手套
20.
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

小亮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谱中,较合理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21.
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B.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不同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4.选择题(共3题)

22.

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选择不正确的是(  )

23.

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选择不正确的是(  )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5.填空题(共3题)

25.
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已知: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
(1)反应:①Fe2O3+3CO[Math Processing Error] 2Fe+3CO,②Fe2O3+3C[Math Processing Error]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______________性。
(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6.
从考古文物出土情况来看,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会生锈,铁器几乎保存不了,锈迹斑斑或者烂掉,说明金、铜、铁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
27.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水里的不溶性杂质可以通过 的方法除去.
(2)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均可以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3)75%的酒精溶液是医疗常用的消毒剂,该溶液的溶剂是
(4)洗涤剂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这种现象称为

6.实验题(共2题)

28.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中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 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 g镁带样品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操作③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
(5)若实际测得氢气的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9.
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

(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