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如图所示,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D、E分别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 可以用来配制波尔多液,D是年产量最髙的一种金属,A和E有两种元素是相同的,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小。方框内之间的连线表示二者可以发生反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上反应均在初中范围内)

(1)请写出D和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为:D_____,E_____。
(2)写出B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足量的B溶液加入A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

(1)请写出D和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为:D_____,E_____。
(2)写出B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足量的B溶液加入A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市盛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研碎,和100g浓度为15%的稀盐酸放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假设反应匀速进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的质量为25g)。请计算:
(1)表中的“m”为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反应时间/s | 20 | 40 | 60 | 80 | 100 |
烧杯和药品质量/g | 146.7 | 143.4 | m | 141.2 | 141.2 |
(1)表中的“m”为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3.
粗盐中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同学们为了得到更纯的NaCl,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
(2)若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______;
(3)沉淀B中除了含有CaCO3以外还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4)滤液乙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
(2)若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______;
(3)沉淀B中除了含有CaCO3以外还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4)滤液乙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4.单选题- (共10题)
4.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1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NO3﹣、K+、SO42﹣ | B.Mg2+、CI﹣、Na+、NO3﹣ |
C.Ba2+、CO32﹣、H+、Cl﹣ | D.K+、CO32﹣、NO3﹣、Na+ |
6.
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AgNO3═3Ag+X(NO3)3,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B.X可能是铁 |
C.金属活动性X>Ag | D.X表面有固体析出 |
8.
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为保持铝合金水壶外观明亮经常用砂纸打磨 |
B.为了节约粮食,把霉变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
C.利用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的原理,自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
D.食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
10.
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图中甲、乙、丙、X分别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种物质。甲、乙、丙均能与X生反应。若X是稀盐酸。则甲、乙、丙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C | B.Fe2O3 | C.Al | D.CaCO3 |
11.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B.bd段的现象是白色沉淀不断增多 |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
5.填空题- (共4题)
14.
“倡导低碳生活”是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内容。“低碳”,意即较少或更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因此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下列物质中: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氢气等,其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_____(填序号)。
(2)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为:SiO2+2C
Si+2x↑.由此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
(3)同学们野外春游用捡来的枯树枝来做饭,要使树枝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
(4)含硫煤或石油制品燃烧排放的SO2和氮氧化物会引起“酸雨”现象。若汽油中某分子X(相对分子质量为112)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氢的质量分数约为14.3%,则分子X中碳原子与氢原子数之比为_____。
(1)下列物质中: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氢气等,其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_____(填序号)。
(2)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为:SiO2+2C

(3)同学们野外春游用捡来的枯树枝来做饭,要使树枝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
(4)含硫煤或石油制品燃烧排放的SO2和氮氧化物会引起“酸雨”现象。若汽油中某分子X(相对分子质量为112)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氢的质量分数约为14.3%,则分子X中碳原子与氢原子数之比为_____。
15.
读识下面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____________; (2)氧化物__________;
(3)含有三种元素的酸_____; (4)含有四种元素的盐_________.

(1)单质____________; (2)氧化物__________;
(3)含有三种元素的酸_____; (4)含有四种元素的盐_________.
16.
又到六月杨梅成熟的季节,九年级的几个同学结伴到湖洑小天家去摘杨梅和进行野炊活动。

(1)小涛吃了一颗杨梅,赞不绝口:“酸中带着甜!”杨梅中的“甜”,是因为杨梅中富含_____(填基本营养素名称)。
(2)小军上网查阅了有关杨梅中的营养成分的信息(如图),其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填一种元素)。
(3)小美利用_____检验出小天家的井水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

(1)小涛吃了一颗杨梅,赞不绝口:“酸中带着甜!”杨梅中的“甜”,是因为杨梅中富含_____(填基本营养素名称)。
(2)小军上网查阅了有关杨梅中的营养成分的信息(如图),其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填一种元素)。
(3)小美利用_____检验出小天家的井水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
17.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下图: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A到B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 ____________。
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________(填离子符号)。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下图: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A到B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 ____________。
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________(填离子符号)。
6.实验题- (共2题)
18.
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黑色固体粉末M(M是纯净物),因试剂瓶标签破损无法确定其成分。为探究M的成分小军进行了以下实验,请你参与他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物质M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取两份等量的M样品,分别进行如下图的实验:

(分析与结论)
(1)从实验一小军得出M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
(2)从实验二小军推断出M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延伸)探究M与稀硫酸反应的本质
(1)稀硫酸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粒子,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小军分析实验一、二后认为: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某一种离子与M发生了反应。为确定稀硫酸中何种离子与M发生了反应,他继续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三中的A可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实验四中的B可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
①硫酸钾溶液 ②氯化钾溶液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稀盐酸
(3)小军通过上述实验证明:稀硫酸中___________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与M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交流)某同学优化了小军的整个实验方案,认为不需要进行实验___________ (填实验编号),就能确定M的成分,也能确定稀硫酸中何种粒子与M发生了反应。
(猜想与假设)物质M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取两份等量的M样品,分别进行如下图的实验:

(分析与结论)
(1)从实验一小军得出M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
(2)从实验二小军推断出M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延伸)探究M与稀硫酸反应的本质
(1)稀硫酸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粒子,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小军分析实验一、二后认为: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某一种离子与M发生了反应。为确定稀硫酸中何种离子与M发生了反应,他继续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三中的A可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实验四中的B可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
①硫酸钾溶液 ②氯化钾溶液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稀盐酸
(3)小军通过上述实验证明:稀硫酸中___________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与M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交流)某同学优化了小军的整个实验方案,认为不需要进行实验___________ (填实验编号),就能确定M的成分,也能确定稀硫酸中何种粒子与M发生了反应。
19.
如图是小忻同学设计的一套实验室制备纯净、干燥的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的装置。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为制得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______填在A处。
(3)为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装置B中应放_____,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的NaHCO3溶液 d.浓硫酸
(4)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小平同学认为要证明CO2与NaOH确实反应,还应把注射器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_______,再做一次实验。
(5)小红认为,我们还可以采用检验生成物的方法,确认CO2与NaOH反应了。于是,小玲同学取少量E中溶液于烧杯中,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CO2与NaOH没有反应。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几位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结论】CO2与NaOH能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NaOH。
【反思评价】
(1)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为制得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______填在A处。
(3)为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装置B中应放_____,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的NaHCO3溶液 d.浓硫酸
(4)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小平同学认为要证明CO2与NaOH确实反应,还应把注射器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_______,再做一次实验。
(5)小红认为,我们还可以采用检验生成物的方法,确认CO2与NaOH反应了。于是,小玲同学取少量E中溶液于烧杯中,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CO2与NaOH没有反应。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几位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取E中溶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对①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 | 溶液变红 |
【结论】CO2与NaOH能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NaOH。
【反思评价】
(1)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