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图是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X的浓溶液能挥发出剌激性气味的气体,A﹣D 的反应过程中有蓝色沉淀生成,E为白色沉淀。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B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X﹣D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E的化学式为_____。X与AgNO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_____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B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X﹣D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E的化学式为_____。X与AgNO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_____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单选题- (共18题)
2.
21世纪是钛的世纪,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I除生成TiCl4以外,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气体应该是CO |
B.反应II的原理是TiCl4+2Mg![]() |
C.反应II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目的是防止镁被氧化,不能用氮气来代替氩气 |
D.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为氯气 |
3.
铝可与碱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X↑,关于此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H2
B. NaAlO2属于氧化物
C. 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D. 铝锅不宜长时间盛放碱性食品
A. X的化学式为H2
B. NaAlO2属于氧化物
C. 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D. 铝锅不宜长时间盛放碱性食品
4.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照酸、碱、盐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H2SO4 KOH K2SO4 |
B.H2SO4 K2SO4 KOH |
C.K2SO4 KOH H2SO4 |
D.KOH K2SO4 H2SO4 |
5.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t1℃时,将50g水与20g甲混合,可以得到70g溶液 |
D.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变化 |
10.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t1℃时,将50g水与20g甲混合,可以得到70g溶液 |
D.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变化 |
11.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
A.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
B.一定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溶剂里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
C.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
D.相应温度下达到饱和时,100g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
13.
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 ① | ② | ③ | ④ |
X | 双氧水 | 水 | 水 | 水 |
Y | 二氧化锰 | 氯化钠 | 氢氧化钠 | 硝酸铵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3.选择题- (共3题)
4.填空题- (共2题)
23.
某同学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保持水平。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用生锈砝码称量
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5)图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6)请你为该瓶溶液写上标签(图2)_____
(7)用已经配好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6%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g,加水的质量为_____g。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保持水平。
A 1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用生锈砝码称量
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5)图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6)请你为该瓶溶液写上标签(图2)_____
(7)用已经配好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6%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g,加水的质量为_____g。
24.
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选填“A、B、C”)。
(2)若饱和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为_____结晶,过滤。
(3)P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
(4)在t1℃下,B 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
(5)向试管中滴入2mL水后,若X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选填“A B C”)。

(1)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选填“A、B、C”)。
(2)若饱和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为_____结晶,过滤。
(3)P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
(4)在t1℃下,B 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
(5)向试管中滴入2mL水后,若X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选填“A B C”)。
5.实验题- (共1题)
25.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

①如图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填“b”或“c”)端导管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淸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探究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CaCl2、HCl、Ca(OH)2
你的猜想:_____
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设计)
(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_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
(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来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填一点)。

①如图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填“b”或“c”)端导管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淸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探究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CaCl2、HCl、Ca(OH)2
你的猜想:_____
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设计)
设计者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丁同学 | 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一正确 |
戊同学 | 取几粒锌粒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废液 | _____ | 猜想二正确 |
(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_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
(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来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填一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