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试管(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 ① | ② | ③ | ④ |
镁条长度 | 1cm | 2cm | 3cm | 4cm |
相同的实验现象(省略题干现象) | 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 | |||
沉淀量差异(恢复至20℃) | 无 | 少量 | 较多 | 很多 |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加入足量盐酸 | _____,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C | 加入适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
2.综合题- (共1题)
2.
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第一次实验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
(1)写出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第二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是_____;
(3)每次实验加入镁的质量(m)为_____;
(4)求解第一次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
(5)若将第一次反应后溶液蒸发掉68.4 g水后,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6)若用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所需稀盐酸,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

加入镁粉的质量 | m | m |
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稀盐酸的质量 | 50g | 100g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 100g | 100g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实验现象 | 产生白色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第一次实验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
(1)写出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第二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是_____;
(3)每次实验加入镁的质量(m)为_____;
(4)求解第一次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
(5)若将第一次反应后溶液蒸发掉68.4 g水后,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6)若用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所需稀盐酸,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4.计算题- (共1题)
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5.单选题- (共18题)
5.
下图表示相连线的酸、碱、盐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下图要求的是( )


物质 组别 | 酸 | 碱 | 盐1 | 盐2 |
A | H2SO4 | Ca(OH)2 | BaCl2 | Na2CO3 |
B | H2SO4 | Ca(OH)2 | Na2CO3 | BaCl2 |
C | HCl | NaOH | Na2CO3 | BaCl2 |
D | H2SO4 | Ba(OH)2 | Na2CO3 | CuSO4 |
A.A | B.B | C.C | D.D |
7.
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
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
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⑤生铁是含杂质较多的铁合金
⑥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
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
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⑤生铁是含杂质较多的铁合金
⑥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③④⑤⑥ |
11.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 |
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C.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 |
14.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撒漏一部分,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 |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C.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
16.
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C.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D.施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
17.
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19.
今年5月1日开始,醉酒驾驶机动车辆交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mg时,即属于醉酒(血液的pH约为7.4),关于醉酒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血液中的酒精的质量分数为80% |
B.该血液中酒精的溶解度是80 |
C.该血液是酒精的饱和溶液 |
D.该血液显碱性 |
22.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
B.对垃圾采取分类处理 |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
D.多使用含磷洗衣粉 |
6.选择题- (共4题)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26.
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划线字的注音依次写出来。
书法是中华国cuì( ),其历史源远流长,一直可追sù( )到文字产生之时。书法与个性的关系错综复杂,许多看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 )的笔墨。王羲之的行书匀称俊俏、潇洒流丽;颜真卿的楷书结构缜密、挺拔遒劲……书法负载( )了千年文人的松风梅骨。
7.填空题- (共4题)
27.
写出下列金属元素的符号:
热水瓶内胆上镀的金属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_____;闪光灯中使用的金属_____;水银温度计里的金属_____.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_____.
热水瓶内胆上镀的金属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_____;闪光灯中使用的金属_____;水银温度计里的金属_____.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_____.
28.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某地区学生营养午餐摄入标准值(每人每天)如表所示.
①糖类和表中的蛋白质、______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②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填序号)
a.土豆 b.牛奶 c.豆油
③缺______(填元素名称)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④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水和______.
(2)材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①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镁铝合金 b.聚乙烯 c.钢筋混凝土 d.有机玻璃
②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钢铁腐蚀的是______.(填序号)
a.表面涂油 b.食盐水浸泡 c.表面镀铬.
(1)某地区学生营养午餐摄入标准值(每人每天)如表所示.
能量 | 3890kJ |
蛋白质 | 48g |
脂肪 | 30g |
钙 | 480mg |
锌 | 6mg |
铁 | 4mg |
维生素 | 24mg |
①糖类和表中的蛋白质、______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②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填序号)
a.土豆 b.牛奶 c.豆油
③缺______(填元素名称)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④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水和______.
(2)材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①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镁铝合金 b.聚乙烯 c.钢筋混凝土 d.有机玻璃
②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钢铁腐蚀的是______.(填序号)
a.表面涂油 b.食盐水浸泡 c.表面镀铬.
29.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水里的不溶性杂质可以通过 的方法除去.
(2)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均可以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3)75%的酒精溶液是医疗常用的消毒剂,该溶液的溶剂是 .
(4)洗涤剂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这种现象称为 .
(1)水里的不溶性杂质可以通过 的方法除去.
(2)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均可以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3)75%的酒精溶液是医疗常用的消毒剂,该溶液的溶剂是 .
(4)洗涤剂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这种现象称为 .
30.
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失误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
A 装瓶时,有溶液洒出
B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C 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D 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A 装瓶时,有溶液洒出
B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C 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D 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8.实验题- (共1题)
31.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中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 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 g镁带样品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操作③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
(5)若实际测得氢气的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 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 g镁带样品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操作③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
(5)若实际测得氢气的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