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89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9

1.流程题(共1题)

1.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氯化镁、氯化钡、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

请回答:
(1)操作a的名称:_________,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由步骤1的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含____________.
(3)无色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实验可知,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c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含有的溶质存在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 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下图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 E装置增重8.36g。(产物被完全吸收)
[分析与结论]数据分析: 4.02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计算题(共1题)

3.
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钠样品3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小心滴入200g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杂质不与AgNO3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___g;
(2)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单选题(共8题)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煤作燃料
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某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
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D.铝合金用于制门窗框架
5.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发生改变,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6.
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H2B.一定含有CO
C.可能含有HClD.可能含有CO2
7.
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金属粉末M投入到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8.
在密闭容器中,分别用温度和压强传感器测定铝片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图像如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0~50s,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发生稀盐酸与Al的反应
C.60s~100s气体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D.100s后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停止
9.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环境
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缺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
塑料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
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材料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尼龙绳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A.A   B.B   C.C   D.D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
C.氢氧化钠称量D.闻气体气味
11.
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苹果汁
pH
10.2
8.5
5.8
2.4
 
A.牙膏显酸性
B.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C.肥皂水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D.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5.填空题(共2题)

1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填空:

甲图和乙图中两种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 化合物中铝元素通常显+3价
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13.
t1℃时,向盛有10mL水的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t1℃时,____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t1℃时,试管A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试管B中溶质质量分数
B.保持温度不变,向试管A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若温度升高到t2℃,两支试管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分蒸发)
D.蒸发一定质量的水,两支试管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