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1)物质甲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甲、乙、丙与丁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3)该化学反应中______不变。

(1)物质甲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甲、乙、丙与丁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3)该化学反应中______不变。
2.计算题- (共2题)
2.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0﹣t1和t4﹣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________?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2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_______.

(1)t0﹣t1和t4﹣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________?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2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_______.
3.
根据氧化铁(Fe2O3)的化学式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2)氧化铁里铁元素跟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3)铁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4)多少克氧化铁跟46.4g四氧化三铁的含铁量相等______。
(1)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2)氧化铁里铁元素跟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3)铁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4)多少克氧化铁跟46.4g四氧化三铁的含铁量相等______。
3.科普阅读题- (共1题)
4.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选填“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或“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A 原子核体积很小 B 原子核质量较大
C 原子核带正电 D 核外电子带负电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选填“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或“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A 原子核体积很小 B 原子核质量较大
C 原子核带正电 D 核外电子带负电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

4.单选题- (共9题)
9.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②对人体而言,锌是有害元素
③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但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④人体中H、O元素含量很高,这跟水占人体质量的
以上有关
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②对人体而言,锌是有害元素
③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但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④人体中H、O元素含量很高,这跟水占人体质量的

A.![]() | B.![]() | C.![]() | D.![]() |
11.
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 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 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 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A. 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 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 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 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2.
如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
B.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 |
C.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
D.将红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实验 |
5.选择题- (共3题)
6.填空题- (共2题)
17.
(1)根据物质名称写化学式或者根据化学式写出物质名称:
氯化银______ 硝酸铜______ 硅______ Mn______ HgO______ FeSO4______。
(2)用化学符号表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______;2个铝离子______;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氢氧根离子______硫酸铁______碳酸______。
氯化银______ 硝酸铜______ 硅______ Mn______ HgO______ FeSO4______。
(2)用化学符号表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______;2个铝离子______;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氢氧根离子______硫酸铁______碳酸______。
18.
从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电子 ⑤离子 ⑥原子核 ⑦中子 ⑧元素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
(2)Mg和Mg2+属于同一种元素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数;
(3)世界上任何物质都是由______组成的.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
(2)Mg和Mg2+属于同一种元素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数;
(3)世界上任何物质都是由______组成的.
7.实验题- (共2题)
19.
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尽。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伸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________(填“是”或“否”)。
③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_________%。
④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⑤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_。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尽。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伸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集气瓶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 |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10 | 20 | 30 | 40 | 50 | 31 | 33 | 35 | 37 | 39 | 34 |
带火星的木条的状况 | 微亮 | 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________(填“是”或“否”)。
③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④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⑤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_。
20.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II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Ⅰ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______。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Ⅰ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2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