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朝宗实验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879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5

1.选择填充题(共5题)

1.
大蒜中含有的一种有效成分“硫化丙烯”(C3H6S),具有一定的杀菌食疗作用.下列有关C3H6S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C3H6S属于有机物B.C3H6S的相对分子质量74g
C.C3H6S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C3H6S中碳、氢、硫元素质量比为_____.
2.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_____.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B.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_____.
3.
往AgNO3、Cu(NO32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A.滤液中一定有Fe2+、Al3+离子B.滤液中一定有Ag+、Fe2+ 离子
C.滤液中一定有Ag+、Cu2+ 离子D.滤渣中一定有_____.
4.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采取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
选项
物质
加入的试剂或操作
A
NaCl溶液(CaCl2
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B
CaCO3(CaO)
高温煅烧
C
Cu(NO32溶液(AgNO3
足量铜粉,过滤
D
NaOH溶液(Ca(OH)2
_____
 
5.
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金刚石、生铁、黄铜都属于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
C.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D.石墨做电极是因为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6.
某兴趣小组在做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猜想)把氧化铜还原成铜的物质是:Ⅰ石墨棒;Ⅱ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1.5g氧化铜粉末,直接用铝箔纸包裹.按上述操作步骤实验,黑色粉末._____,那么猜想Ⅱ不成立.
(结论)石墨棒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改进)把石墨棒换成铝粉,重复上述操作,又获成功.那么,称取等量的铝粉并进行同样的操作,其目的是_____.改进后的实验证明,金属铝也能将氧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拓展)如果使用复印机的“碳粉”代替石墨棒还原氧化铜,效果更好.联想在空气中灼热的铁丝不能燃烧,而铁粉能燃烧,其原因是_____.
7.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_____,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
_____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猜想三:NaOH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理由是_____.

3.简答题(共1题)

8.
将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粉末11.2g放入烧杯中,当加入稀硫酸100g时,氧化铜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的质量为108g.(结果精确到0.1)
(1)铜_____(填“能”或“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因为_____.
(2)求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_____.
(3)求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4.流程题(共1题)

9.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

5.单选题(共9题)

10.
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a2+、Cl、CO32、Na+B.K+、SO42、Cu2+、NO3
C.SO42、Cl、Na+、H+D.Cl、K+、SO42、Na+
11.
下列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
C.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铝放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
12.
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 N2 B. N2O C. NO D. NO2
13.
下列利用初中化学知识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B.龋齿的形成是由于缺乏碘元素所致,可在生活中增加碘的摄取量加以预防
C.电解水时加入稀硫酸,其作用是增加了生成气体的质量
D.某固体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14.
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多种,其中推理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合金的熔点也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高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15.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2B.KNO3C.K2SO4D.Ca3(PO42
16.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17.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称取氯化钠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的pH值
18.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选择题(共3题)

19.

It was in his {#blank#}1{#/blank#} (forty)that Liu Cixin completed his famous novel Three bodies.

20.

It was in his {#blank#}1{#/blank#} (forty)that Liu Cixin completed his famous novel Three bodies.

21.

It was in his {#blank#}1{#/blank#} (forty)that Liu Cixin completed his famous novel Three bodies.

7.多选题(共1题)

22.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将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平均分成两份,分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金属Zn和Fe
D.在一定量的CuSO4和CuCl2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8.填空题(共3题)

23.
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硝酸铵中的阴离子_____;(2)标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24.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洗涤剂能洗掉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作用.
(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
(3)检验所用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试剂是_____;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_____.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_____.家里用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_____(写一条即可)
25.
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 ℃时5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 ℃,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9.实验题(共1题)

26.
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何检验该气体为CO2_____.
(3)实验室可用(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NH3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NH3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选填序号),其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_____.
(4)兴趣小组选用F制氢气,其优点是_____,为了检验并除去杂质,得到纯净、干燥的H2,除杂装置(如图)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_(选填字母)
A 1→2→4→3    B 2→1→3→4
C 4→3→1→2    D 3→4→2→1.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5道)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