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5859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9

1.简答题(共3题)

1.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有多种意义。以S+O2SO2为例,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告诉我们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2)_____;
(3)_____;
(4)_____;
2.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写出A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再加入药品;
若用A装置制备氧气,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任写一个;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_____装置.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操作步骤有: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把盐酸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到锥形瓶中;d.将大理石加入到锥形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如图收集二氧化碳,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火柴放在玻璃管_____填“a”或“b”端,如果火焰熄灭,则证明已经收集满.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_____导气管进入瓶中,因为_____.如图所示,将一支装满氨气的试管倒放于水槽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3.
如图A、B、两个实验是九年级上册我们的实验探究,请回答:


实验的目的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我们发现试管内固体的颜色加热后变成_____色,澄清石灰水会变_____,请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中小花变红的是_____填序号,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计算题(共1题)

4.
化学兴趣小组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5g制取氧气,并回收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依次加热该混合物1、2、3、4、5分钟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加热时间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剩余固体质量(g)
32
29
26
25.4
25.4
 
试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
(2)请分析图中P点固体的成分:_____.(填物质名称或者化学式)

(3)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

3.推断题(共1题)

5.
A、B、C、D均为我们化学课上刚学习的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若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C、D均为氧化物,则

(1)D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为_____;
(2)C→D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D→C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单选题(共20题)

6.
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符合这四位同学所描述的是
A.S+O2SO2B.C+O2CO2
C.2H2+O22H2OD.2C+O22CO
7.
在A+B—C+D的反应中,5g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10gD,则B的质量是
A.18gB.7gC.8gD.6g
8.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B.干冰可作制冷剂
C.一氧化碳冶炼金属D.石墨做电极
9.
1.6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克CO2和3.6克H2O,该物质组成是
A.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B.只含碳、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含氢、氧两种元素
10.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装有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16.8
8
2.4
0.5
反应后质量
0
x
8.4
10.5
 
你认为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x的值是8.8
C.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3:5D.B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1.
对于化学方程式 C+O2CO2的正确读法是
A.碳加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等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B.碳跟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化合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C.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2.
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⑤B.①⑥C.②③⑤D.①③⑥
13.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一氧化碳气体燃烧B.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二氧化碳制成干冰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4.
在2XY2+Y2 ==== 2Z中,Z的化学式为
A.X2YB.XY2C.XY3D.X3Y
15.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A.S+O2SO2
B.Fe2O3+3CO2Fe+3CO2
C.4Fe+3O22Fe2O3
D.C+2CuO2Cu+CO2
16.
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
B.10g食盐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 食盐溶液
C.50g水蒸发得到50g水蒸气
D.100mL酒精与l00m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
17.
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C.转化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D.守恒观:ag 氢气和 bg 氧气反应,一定生成(a+b)g 水
18.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图说明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 该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C. 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 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19.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A.通过什么条件反应B.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C.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D.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20.
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后果是
A.温室效应加剧B.破坏臭氧层C.产生酸雨D.污染环境
21.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CO2验满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D.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22.
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吃烧烤一定要注意环境的通风,以防CO中毒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检查煤气(含CO)是否漏气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查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
23.
如图所示是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丁处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
C.丙处试管可收集多余较纯净CO
D.丁处可收集多余较纯净的CO
24.
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A.B.C.D.
25.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下列有关这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途:都能做燃料B.性质:都能与水反应
C.结构:分子构成相同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5.填空题(共2题)

26.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Al+_____O2=_____Al2O3
(2)_____CH4+_____O2_____CO2+_____H2O
(3)._____CO2+_____C_____CO
(4)._____C2H2+_____O2_____CO2+_____H2O
27.
碳在地壳中含量不高,但含碳的物质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图①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图②单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图单质微观上由_____(分子或原子)构成.
 图②和图③对应的两种物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微观本质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