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有多种意义。以S+O2
SO2为例,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告诉我们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2)_____;
(3)_____;
(4)_____;

(1)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2)_____;
(3)_____;
(4)_____;
2.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写出A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再加入药品;
若用A装置制备氧气,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任写一个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_____装置.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
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操作步骤有: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把盐酸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到锥形瓶中;d.将大理石加入到锥形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
如图
收集二氧化碳,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火柴放在玻璃管_____
填“a”或“b”
端,如果火焰熄灭,则证明已经收集满.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
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
填“有”或“无”
明显影响。

氨气
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
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_____导气管进入瓶中,因为_____.
如图所示,将一支装满氨气的试管倒放于水槽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操作步骤有: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把盐酸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到锥形瓶中;d.将大理石加入到锥形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3.
如图A、B、两个实验是九年级上册我们的实验探究,请回答:


实验的目的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我们发现试管内固体的颜色加热后变成_____色,澄清石灰水会变_____,请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中小花变红的是_____
填序号
,该实验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4.
化学兴趣小组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5g制取氧气,并回收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依次加热该混合物1、2、3、4、5分钟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试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
(2)请分析图中P点固体的成分:_____.(填物质名称或者化学式)

(3)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
加热时间 | 1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剩余固体质量(g) | 32 | 29 | 26 | 25.4 | 25.4 |
试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
(2)请分析图中P点固体的成分:_____.(填物质名称或者化学式)

(3)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5.
A、B、C、D均为我们化学课上刚学习的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
”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若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C、D均为氧化物,则

(1)D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为_____;
(2)C→D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D→C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1)D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为_____;
(2)C→D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D→C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单选题- (共20题)
6.
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符合这四位同学所描述的是


A.S+O2![]() | B.C+O2![]() |
C.2H2+O2![]() | D.2C+O2![]() |
10.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装有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你认为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 | 16.8 | 8 | 2.4 | 0.5 |
反应后质量![]() | 0 | x | 8.4 | 10.5 |
你认为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B.x的值是8.8 |
C.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3:5 | D.B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11.
对于化学方程式 C+O2
CO2的正确读法是

A.碳加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等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
B.碳跟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化合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
C.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16.
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 |
B.10g食盐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 食盐溶液 |
C.50g水蒸发得到50g水蒸气 |
D.100mL酒精与l00m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 |
17.
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
C.转化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
D.守恒观:ag 氢气和 bg 氧气反应,一定生成(a+b)g 水 |
18.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图说明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 该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C. 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 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图说明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 该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C. 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 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22.
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吃烧烤一定要注意环境的通风,以防CO中毒 |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
C.检查煤气(含CO)是否漏气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查 |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 |
23.
如图所示是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
B.丁处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 |
C.丙处试管可收集多余较纯净CO |
D.丁处可收集多余较纯净的CO |
5.填空题- (共2题)
26.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Al+_____O2=_____Al2O3
(2)_____CH4+_____O2
_____CO2+_____H2O
(3)._____CO2+_____C
_____CO
(4)._____C2H2+_____O2
_____CO2+_____H2O
(1)._____Al+_____O2=_____Al2O3
(2)_____CH4+_____O2

(3)._____CO2+_____C

(4)._____C2H2+_____O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