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2题)
1.
化学链燃烧是一种绿色的、高效的燃烧方式,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下图是某科研组利用金属镍(Ni)进行化学链燃烧的流程图:

(1)空气反应器中,Ni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Ni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
Ⅰ.
;Ⅱ.
,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填“Ⅰ”或“Ⅱ”)。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1)空气反应器中,Ni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Ni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
Ⅰ.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2.
由钛精矿(主要成分为TiO2)制备纯TiCl4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已知:TiCl4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1)流程中,蒸馏塔的作用是_____。
(2)沸腾炉中发生了反应
,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

已知:TiCl4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1)流程中,蒸馏塔的作用是_____。
(2)沸腾炉中发生了反应

2.简答题- (共1题)
3.
乙醇,俗称酒精,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蒸酒时,去第一锅“酒头”,弃第三锅“酒尾”,“掐头去尾取中段”,是为“二锅头”。从微粒的角度分析,酒精变为酒精蒸气时,变化的是分子的_____。
(2)酒精溶液可消毒。图为常温下,某科研小组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下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
(1)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蒸酒时,去第一锅“酒头”,弃第三锅“酒尾”,“掐头去尾取中段”,是为“二锅头”。从微粒的角度分析,酒精变为酒精蒸气时,变化的是分子的_____。
(2)酒精溶液可消毒。图为常温下,某科研小组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下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发现铜片与20%的硫酸溶液不反应。有同学提出疑问“在一定条件下铜与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并进行了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SO2能让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能被NaOH溶液吸收。
(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实验1:初步实验(所用溶液均为硫酸溶液)
经检验实验1﹣1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2:在实验1﹣5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装置如图。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中,能证明铜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1中,欲得出“升高温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需对比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序号)。
(3)补全实验1﹣5和实验2中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与实验1﹣5相比,实验2的优点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对比实验1﹣2和1﹣5,可得出“增大浓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
B 通电可促进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
C 铜与硫酸只能发生一种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SO2能让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能被NaOH溶液吸收。
(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实验1:初步实验(所用溶液均为硫酸溶液)
实验序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装置 | ![]() | ![]() | ![]() | ![]() | ![]() |
主要现象 | 铜片a附近溶液逐渐变蓝,铜片b附近产生无色气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铜片溶解,溶液变蓝,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
经检验实验1﹣1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2:在实验1﹣5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装置如图。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中,能证明铜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1中,欲得出“升高温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需对比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序号)。
(3)补全实验1﹣5和实验2中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与实验1﹣5相比,实验2的优点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对比实验1﹣2和1﹣5,可得出“增大浓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
B 通电可促进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
C 铜与硫酸只能发生一种化学反应
4.科普阅读题- (共1题)
5.
阅读下列科普文章。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主要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相对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导致了能源供需结构的失衡,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影响。2016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997亿吨,消费量却达到5.787亿吨。因此,把煤制成油,一直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决策。

煤制油被称为煤的液化。一种工艺是先将煤送入汽化炉内,转化成粗煤气,再进一步处理后得到仅含CO和H2的合成气,然后以合成气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甲醇(CH3OH),再利用甲醇合成燃料油。
我国在煤制油工业生产上的优势之一是用非常廉价的原材料做成催化剂,这一技术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的弊端是_____。
(2)在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图中,能代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是_____(填“A”或“B”)
(3)甲醇(CH3O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将煤转化成煤气的反应为
,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是化石燃料
B 我国在2016年的石油消费量远大于产量
C “煤制油”技术有助于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
D “煤制油”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主要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相对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导致了能源供需结构的失衡,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影响。2016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997亿吨,消费量却达到5.787亿吨。因此,把煤制成油,一直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决策。

煤制油被称为煤的液化。一种工艺是先将煤送入汽化炉内,转化成粗煤气,再进一步处理后得到仅含CO和H2的合成气,然后以合成气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甲醇(CH3OH),再利用甲醇合成燃料油。
我国在煤制油工业生产上的优势之一是用非常廉价的原材料做成催化剂,这一技术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的弊端是_____。
(2)在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图中,能代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是_____(填“A”或“B”)
(3)甲醇(CH3O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将煤转化成煤气的反应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是化石燃料
B 我国在2016年的石油消费量远大于产量
C “煤制油”技术有助于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
D “煤制油”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5.单选题- (共11题)
7.
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N2O |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
D.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1 |
8.
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红磷应足量 |
B.实验中集气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
C.用木炭代替红磷仍能达到实验目的 |
D.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证明了空气中O2含量 |
11.
如表是Na2CO3、NaCl的溶解度。
20℃时,向2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两种固体,充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Na2CO3 | NaCl |
20℃ | 21.8g | 36.0g |
30℃ | 39.7g | 36.3g |
20℃时,向2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两种固体,充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
B.烧杯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
C.烧杯①中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D.烧杯①②中溶液升温至30℃(忽略水的蒸发),溶液质量①=② |
12.
如表是Na2CO3、NaCl的溶解度。依据表中数据和实验回答问题。
20℃时,向2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两种固体,充分溶解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温度 | Na2CO3 | NaCl |
20℃ | 21.8g | 36.0g |
30℃ | 39.7g | 36.3g |
20℃时,向2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两种固体,充分溶解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① | B.①② | C.② | D.无 |
14.
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面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
B.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
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
D.乘坐地铁,禁止携带鞭炮等易燃物品 |
6.填空题- (共3题)
17.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试航,标志着我国海军国防力量的不断壮大。
(1)甲板用钢能承受强烈冲击、高摩擦力和几千度的火焰灼烧。写出炼铁时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燃气轮机用到的氮化硅(Si3N4)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Si3N4中Si和N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1)甲板用钢能承受强烈冲击、高摩擦力和几千度的火焰灼烧。写出炼铁时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燃气轮机用到的氮化硅(Si3N4)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Si3N4中Si和N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19.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一段时间后,A、B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用气囊鼓入空气至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A中白磷燃烧,B中无明显现象。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仅通过对比实验②中露出水面的白磷和红磷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实验过程:
1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一段时间后,A、B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用气囊鼓入空气至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A中白磷燃烧,B中无明显现象。
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仅通过对比实验②中露出水面的白磷和红磷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7.实验题- (共4题)
21.
利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若X为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X为氢氧化钠溶液,通入与(1)中等体积的CO2,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____。

(1)若X为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X为氢氧化钠溶液,通入与(1)中等体积的CO2,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____。
22.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配制160g 10%的氯化钠溶液 | B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
(1)实验的主要步骤是:⑤→_____→③。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 | (1)实验的主要步骤是:③→_____→②。 (2)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 |
可供选择的基本实验操作如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2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