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如图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通常采用_____ 法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同时,还生成了硫酸亚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用500t含Fe2O3质量分数为7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_____?(必须有计算步骤)

(1)写出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通常采用_____ 法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同时,还生成了硫酸亚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用500t含Fe2O3质量分数为7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_____?(必须有计算步骤)
2.单选题- (共9题)
3.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混合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R和水:2CO2+6H2═R+4H2O,则R化学式为( )
A.CH | B.C2H2 | C.CH2 | D.C2H4 |
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 |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
6.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
8.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 B.X、Z、Y |
C.Y、Z、X | D.Z、Y、X |
9.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 |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6题)
13.
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_____的排放量,
(2)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
(5)CO和CO2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_____的排放量,
(2)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
(5)CO和CO2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
14.
请你设计两种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活泼性顺序的实验方案,(只写出所需药品),并写出其中任一种方案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一:_____;
方案二: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
方案一:_____;
方案二: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
16.
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其应用十分广泛。
(1)铝的利用比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下列_____有关。
甲:金属的活动性乙:金属的导电性丙: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
(2)相同的铁栏杆,为什么安装在南方沿海地区比安装在北方更容易生锈_____?
(3)为什么铝制品比铁制品耐锈蚀_____?
(1)铝的利用比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下列_____有关。
甲:金属的活动性乙:金属的导电性丙: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
(2)相同的铁栏杆,为什么安装在南方沿海地区比安装在北方更容易生锈_____?
(3)为什么铝制品比铁制品耐锈蚀_____?
17.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乙(填“<”“>”或“=”);
(2)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乙(填“<”“>”或“=”);
(2)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