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乙烯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若88 g二氧化碳被转化,则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

(1)乙烯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若88 g二氧化碳被转化,则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
2.
SC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氮氧化物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
(2)尿素[CO(NH2)2]水溶液加热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补全该反应:CO(NH2)2 + H2O
2 NH3↑ + ____________。
(3)NO2转化为N2,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_____。

(1)如图所示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
(2)尿素[CO(NH2)2]水溶液加热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补全该反应:CO(NH2)2 + H2O

(3)NO2转化为N2,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_____。
3.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

(1)医疗急救中常需要给病人输氧,原因是氧气能够__________。
(2)氧气通常贮存于蓝色钢瓶中。6000 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

(1)医疗急救中常需要给病人输氧,原因是氧气能够__________。
(2)氧气通常贮存于蓝色钢瓶中。6000 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
4.
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我国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1)工业上用CO与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钢产量”是一个国家钢铁业结构性变化的标志。各国钢产量占世界比例如如图所示,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1)工业上用CO与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钢产量”是一个国家钢铁业结构性变化的标志。各国钢产量占世界比例如如图所示,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实验中发现各组石灰水浑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于是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石灰水浑浊程度的因素。
(进行实验)装置图如下所示。

实验1:取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
实验2:利用向饱和石灰水中添加蒸馏水来调节石灰水浓度进行实验(溶液浓度变化引起的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解释与结论)
(1)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为____________。
(3)实验2中a、b、c三处数据,设计合理的是________。
A 0.5 0.5 0.5 B 0.5 1.0 1.5
C 1.0 1.5 2.0 D 1.0 2.0 3.0
(4)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通过对比实验1-1和2-1,可得出影响石灰水浑浊程度的另一因素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进行实验)装置图如下所示。

实验1:取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 1-1 | 1-2 | 1-3 | 1-4 |
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 | 2.0 | 1.5 | 1.0 | 0.5 |
缓慢通入2 L空气后的浑浊程度 | 不明显 | 明显 | 非常明显 | 明显 |
实验2:利用向饱和石灰水中添加蒸馏水来调节石灰水浓度进行实验(溶液浓度变化引起的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实验序号 | 2-1 | 2-2 | 2-3 | 2-4 |
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 | 2.0 | 1.5 | 1.0 | 0.5 |
加入蒸馏水体积/mL | 0 | a | b | c |
缓慢通入3 L空气后的浑浊程度 | 非常明显 | 明显 | 不明显 | 无现象 |
(解释与结论)
(1)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为____________。
(3)实验2中a、b、c三处数据,设计合理的是________。
A 0.5 0.5 0.5 B 0.5 1.0 1.5
C 1.0 1.5 2.0 D 1.0 2.0 3.0
(4)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通过对比实验1-1和2-1,可得出影响石灰水浑浊程度的另一因素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单选题- (共9题)
10.
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4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降温到20℃时,现象如图丙。将图丙烧杯a中的固体移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100 g | B.110 g | C.120 g | D.130 g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N |
B.40℃时烧杯a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C.40℃时烧杯b和20℃时烧杯b中溶质质量不相等 |
D.40℃时烧杯a和20℃烧杯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14.
下列对于灭火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 隔离可燃物 |
B.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 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
C.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 降低油温 |
D.用扇子扇灭烛火—— 隔绝空气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2题)
17.
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1)过滤时所需的仪器为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酒精灯 ② 铁架台 ③ 玻璃棒 ④ 漏斗⑤ 胶头滴管 ⑥ 烧杯
(2)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1)过滤时所需的仪器为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酒精灯 ② 铁架台 ③ 玻璃棒 ④ 漏斗⑤ 胶头滴管 ⑥ 烧杯
(2)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6.实验题- (共4题)
18.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管中预先装入适量的水,测得水面高度为a,加热粗铜丝,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燃烧停止,完全冷却后,测得水面高度为b。(已知除去胶塞部分管的长度为c)

(1)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由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_(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1)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由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_(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20.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 | B |
![]() A处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________。 | ![]() A处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