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以CuSO4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过程如图:

(1)“沉淀”时的反应为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______+CO2↑;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应选用______(填“BaCl2溶液”或“稀盐酸”)。
(2)烘干时产品中出现少量黑色物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这样会导致产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沉淀”时的反应为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______+CO2↑;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应选用______(填“BaCl2溶液”或“稀盐酸”)。
(2)烘干时产品中出现少量黑色物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这样会导致产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班学生对氯气的制取、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气(C1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
(探究一)制取氯气。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同时还生成氯化锰(其中锰元素显+2价)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探究二)氯气的性质。

(1)小明用甲图装置探究氯气的漂白性:I.将滴管内的蒸馏水滴到B瓶中的干燥有色布条上,布条没有褪色。II.通入干燥的C12,发现A瓶中的布条没有褪色,而B瓶中的布条褪色。请回答:
①通过上述实验,小明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②小明认为,甲图实验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
③小颖补充做了一个实验,得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的结论,该实验的有关步骤和现象是_____。
(2)小星用乙图装置探究氯气的助燃性:I.用锌粒和稀硫酸在C装置中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II.先_____,再点燃氢气,产生淡蓝色火焰。III.将燃着的氢气缓缓伸入氯气瓶中,观察到氢气继续燃烧并产生苍白色火焰,此时D瓶口上方有大量的白雾,白雾是_____;通过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______。
(查阅资料)氯气(C1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
(探究一)制取氯气。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同时还生成氯化锰(其中锰元素显+2价)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探究二)氯气的性质。

(1)小明用甲图装置探究氯气的漂白性:I.将滴管内的蒸馏水滴到B瓶中的干燥有色布条上,布条没有褪色。II.通入干燥的C12,发现A瓶中的布条没有褪色,而B瓶中的布条褪色。请回答:
①通过上述实验,小明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②小明认为,甲图实验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
③小颖补充做了一个实验,得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的结论,该实验的有关步骤和现象是_____。
(2)小星用乙图装置探究氯气的助燃性:I.用锌粒和稀硫酸在C装置中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II.先_____,再点燃氢气,产生淡蓝色火焰。III.将燃着的氢气缓缓伸入氯气瓶中,观察到氢气继续燃烧并产生苍白色火焰,此时D瓶口上方有大量的白雾,白雾是_____;通过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_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3.
为了测定一瓶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出50克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克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克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推断题- (共1题)
4.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转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已知A是白色难溶性固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C常作干燥剂,D属于碱。

(1)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
(2)由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
(2)由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单选题- (共10题)
5.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6.4 | 3.2 | 4.0 | 0.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1.6 | 7.2 | 0.5 |
A.反应后a物质为5.6g | B.a和b是反应物,d与该反应无关 |
C.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 D.c一定是化合物 |
6.
科学家发现的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下来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N(NO2)3属于氧化物 |
B.N(NO2)3由氮、氧两个元素组成 |
C.N(NO2)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 |
D.N(NO2)3中含有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
7.
元素观、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
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
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
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硫通入高锰酸钾稀溶液中,溶液褪色 |
B.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浓硫酸,质量都会变大 |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
9.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B.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
C.CO2气体(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或氧化铁 |
D.NaCl溶液(MgCl2) ——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再用盐酸将滤液调至中性 |
10.
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
12.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 |
C.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
D.t3℃时,50g水中加入40g的甲可得到90g甲溶液 |
14.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A.化学与技术 | B.化学与能源 |
①塑料、合金均属于合成材料 ②用催化装置净化汽车尾气 | ①氢能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能源 ②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C.化学与医药 | D.化学与生产 |
①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②用干冰作冷藏运输中的致冷剂 | ①用烧碱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②氮气用作食品包装填充气 |
A.A B.B C.C D.D
6.填空题- (共1题)
15.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洗洁精去除油污,其原理是______。
(2)可用_____(填试剂名称)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_____法;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__。
(4)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______(填符号)。
(1)生活中常用洗洁精去除油污,其原理是______。
(2)可用_____(填试剂名称)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_____法;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__。
(4)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______(填符号)。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