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这是一个感叹句,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歌颂,带有强烈的赞叹语气。 |
B.“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这是一个反问句,虽然是疑问的语气,但是表达的是一种肯定的意思。 |
C.“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是树”。 |
D.“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我国”,谓语是“发展”,宾语是“优越”。 |
2.字词书写- (共2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4.
浣溪沙
(明)陈继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①歌归去蟪蛄②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③。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注释)①棹(zhào):船桨。这里指词人的归船。②蟪蛄(huì gū):蝉科昆虫,初夏开始鸣叫。
③罾(zēng):鱼网。
【小题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的画面。
【小题2】结合整首词分析“笑指吾庐何处是?”的妙处。
(明)陈继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①歌归去蟪蛄②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③。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注释)①棹(zhào):船桨。这里指词人的归船。②蟪蛄(huì gū):蝉科昆虫,初夏开始鸣叫。
③罾(zēng):鱼网。
【小题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的画面。
【小题2】结合整首词分析“笑指吾庐何处是?”的妙处。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5.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①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④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⑤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⑥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⑦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⑧?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②比死者一洒之:将失败的耻辱一扫而光。③易耨(rù):及时除草。耨,除草。④悌:敬爱兄长。⑤制梃:制作木棒。⑥彼:他们,指秦国、楚国的统治者。⑦陷溺: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⑧敌:抵抗。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衡于虑 (2)征于色
(3)寡人耻之 (4)故曰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画两处)
地 方 百 里 而 可 以 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小题4】根据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乙两文都阐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甲文中孟子认为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国君需有 (1) ;乙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 (2) ,才能使国家天下无敌。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①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④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⑤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⑥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⑦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⑧?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②比死者一洒之:将失败的耻辱一扫而光。③易耨(rù):及时除草。耨,除草。④悌:敬爱兄长。⑤制梃:制作木棒。⑥彼:他们,指秦国、楚国的统治者。⑦陷溺: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⑧敌:抵抗。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衡于虑 (2)征于色
(3)寡人耻之 (4)故曰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画两处)
地 方 百 里 而 可 以 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小题4】根据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乙两文都阐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甲文中孟子认为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国君需有 (1) ;乙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 (2) ,才能使国家天下无敌。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6.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小题1】文章以“背影”为线索,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请梳理概括,完成下面的填空。
第一次:“我”想念父亲,回忆起父亲的背影。
第二次: (1)
第三次:“我”看到父亲混入茫茫人群中的背影。
第四次: (2)
【小题2】文章第5段两次写到自己“聪明”,有何表达效果?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本文和下面的选段,都写了父亲的背影。两者的主旨有何异同?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父亲,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目送》)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小题1】文章以“背影”为线索,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请梳理概括,完成下面的填空。
第一次:“我”想念父亲,回忆起父亲的背影。
第二次: (1)
第三次:“我”看到父亲混入茫茫人群中的背影。
第四次: (2)
【小题2】文章第5段两次写到自己“聪明”,有何表达效果?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叙写祖母去世、家中光景惨淡等内容,交代了父子车站惜别的特殊背景,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B.文章略写父亲与脚夫讲价钱、嘱托茶房照应我等几件小事,是因为这几件小事对于塑造父亲的形象作用不大。 |
C.本文语言质朴动人,如父亲送我时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朴实中包含着父亲的深情。 |
D.文末写到父亲的来信,信中提及的“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是触动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 |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父亲,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目送》)
7.
(材料一)
南京长江大桥是连接津浦线与沪宁线的特大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6788.55米。双线铁路在大桥下层,宽14米。公路在上层,宽15米,可并排通行四辆卡车,两侧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铁路桥和公路桥都由正桥和引桥组成,正桥长1576米,两端与引桥连接处设有桥头建筑。江中的9个桥墩和两岸的桥台稳稳地托住10孔大跨度钢梁,桥下万吨巨轮可以畅通无阻。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水深流急,地质复杂。岩层埋藏在正桥河床33至47米以下。岩石种类多,断层纵横,硬的地方像钢铁,软的地方似“千层糕”。为了让桥墩牢固地扎根在岩盘上,设计人员根据各个墩位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九个桥墩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水下桥墩基础结构。这是中国在建造桥梁深水基础中带突破性的技术,为胜利建成大桥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桥墩基础施工中,1号桥墩重型混凝土沉井,其面积比篮球场还大,高度相当于10多层大楼,混凝土总量达1.7万立方米。为将这个庞然大物下沉到河床面55米以下的砂砾层,建桥人员连续奋战17个半月,终于将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有些桥墩沉井基底在水面以下65米左右,基底清理时的质量检查,都是通过潜水员多次潜入水下62至67米,最深达80米进行探摸。仅在7号桥墩基础施工时就累计潜水207次,一次水底停留作业时间10至20分钟,创造了中国桥梁施工中大规模潜水作业的新纪录。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梁。它的建成,结束了70多年来津浦线与沪宁线客货运过江靠轮渡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有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独立解决重大、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标志着中国的桥梁建设,在勘测设计、科研试验、施工技术、建筑材料、设备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选自《我国桥梁建设新的里程碑——南京长江大桥》)
(材料二)
人民网伦敦9月5日电 2018年9月4日在伦敦萨默塞特宫开幕的第二届伦敦设计双年展上,由南京大学教授鲁安东策展的《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荣获本届组委会破例额外增设的特别荣誉奖。在鲁安东看来:南京长江大桥不仅仅是南京的,全中国的人民都和这座桥产生关系。而大桥的记忆组成部分也非常复杂,既有微小的个体情感的一面,又有宏大的国家情感的那一面。
展览主体是一条10多米长的红色半透明长廊,其间串联起3个空间,分别以声音、影像和立体视角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第一个空间内挂着数台老式收音机,摘下墙上的耳机,参观者会被与大桥有关的声音包围,包括5首为南京长江大桥创作的歌曲,以及采集自大桥周边环境的真实声音。第二个空间展出的是以大桥为背景的人物摄影。这些黑白老照片的拍摄地并非真的大桥,而是当时全国各地的照相馆。第三个空间中央摆放着大桥实体模型,周边墙幕上是装饰镜、首饰盒、日历、杯子等印有大桥经典形象的物品图片,展现了大桥当时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
自1968年建成之后,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桥先后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被写入全国小学语文课本,其形象也被印在各类物品上广泛传播,成为国家成就和个人福祉的象征,融入几代中国人的生活记忆。
2018年1月,南京长江大桥成为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
【小题1】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南京长江大桥?
【小题2】阅读材料一,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1)公路在上层,宽15米,可并排通行四辆卡车,两侧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加点词“各”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2)岩石种类多,断层纵横,硬的地方像钢铁,软的地方似“千层糕”。(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阅读材料二,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小题4】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南京长江大桥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
【小题5】班级开展“寻找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使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南京长江大桥,请你写出两条获得相关资料的不同途径。
南京长江大桥是连接津浦线与沪宁线的特大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6788.55米。双线铁路在大桥下层,宽14米。公路在上层,宽15米,可并排通行四辆卡车,两侧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铁路桥和公路桥都由正桥和引桥组成,正桥长1576米,两端与引桥连接处设有桥头建筑。江中的9个桥墩和两岸的桥台稳稳地托住10孔大跨度钢梁,桥下万吨巨轮可以畅通无阻。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水深流急,地质复杂。岩层埋藏在正桥河床33至47米以下。岩石种类多,断层纵横,硬的地方像钢铁,软的地方似“千层糕”。为了让桥墩牢固地扎根在岩盘上,设计人员根据各个墩位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九个桥墩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水下桥墩基础结构。这是中国在建造桥梁深水基础中带突破性的技术,为胜利建成大桥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桥墩基础施工中,1号桥墩重型混凝土沉井,其面积比篮球场还大,高度相当于10多层大楼,混凝土总量达1.7万立方米。为将这个庞然大物下沉到河床面55米以下的砂砾层,建桥人员连续奋战17个半月,终于将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有些桥墩沉井基底在水面以下65米左右,基底清理时的质量检查,都是通过潜水员多次潜入水下62至67米,最深达80米进行探摸。仅在7号桥墩基础施工时就累计潜水207次,一次水底停留作业时间10至20分钟,创造了中国桥梁施工中大规模潜水作业的新纪录。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梁。它的建成,结束了70多年来津浦线与沪宁线客货运过江靠轮渡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有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独立解决重大、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标志着中国的桥梁建设,在勘测设计、科研试验、施工技术、建筑材料、设备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选自《我国桥梁建设新的里程碑——南京长江大桥》)
(材料二)
人民网伦敦9月5日电 2018年9月4日在伦敦萨默塞特宫开幕的第二届伦敦设计双年展上,由南京大学教授鲁安东策展的《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荣获本届组委会破例额外增设的特别荣誉奖。在鲁安东看来:南京长江大桥不仅仅是南京的,全中国的人民都和这座桥产生关系。而大桥的记忆组成部分也非常复杂,既有微小的个体情感的一面,又有宏大的国家情感的那一面。
展览主体是一条10多米长的红色半透明长廊,其间串联起3个空间,分别以声音、影像和立体视角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第一个空间内挂着数台老式收音机,摘下墙上的耳机,参观者会被与大桥有关的声音包围,包括5首为南京长江大桥创作的歌曲,以及采集自大桥周边环境的真实声音。第二个空间展出的是以大桥为背景的人物摄影。这些黑白老照片的拍摄地并非真的大桥,而是当时全国各地的照相馆。第三个空间中央摆放着大桥实体模型,周边墙幕上是装饰镜、首饰盒、日历、杯子等印有大桥经典形象的物品图片,展现了大桥当时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
自1968年建成之后,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桥先后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被写入全国小学语文课本,其形象也被印在各类物品上广泛传播,成为国家成就和个人福祉的象征,融入几代中国人的生活记忆。
2018年1月,南京长江大桥成为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
【小题1】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南京长江大桥?
【小题2】阅读材料一,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1)公路在上层,宽15米,可并排通行四辆卡车,两侧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加点词“各”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2)岩石种类多,断层纵横,硬的地方像钢铁,软的地方似“千层糕”。(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阅读材料二,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小题4】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南京长江大桥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
【小题5】班级开展“寻找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使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南京长江大桥,请你写出两条获得相关资料的不同途径。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