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了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BaCl2溶液,不断滴加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有________(填符号);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_ g;
(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留到0.1%)______。

(1)P点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有________(填符号);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_ g;
(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留到0.1%)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假设各步都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操作a、b、c相同,其名称是__________。
(2)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固体粉末的成分可能有_______种情况。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操作a、b、c相同,其名称是__________。
(2)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固体粉末的成分可能有_______种情况。
3.单选题- (共16题)
4.
厨房中的食醋和苏打可发生反应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H2O + CO2↑,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 | B.化合反应 | C.分解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5.
神秘分子三角烯(C22H14)首次经“敲打”合成,在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下列关于三角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烯属于有机物 | B.三角烯分子中含有7个氢分子 |
C.三角烯由36个元素组成 | D.三角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1:7 |
7.
铝热剂是把铝粉和氧化铁粉末按一定比例配成的混合物,用引燃剂持续燃烧放出的充足热量可引发铝粉与氧化铁粉末的反应,得到氧化铝和单质铁并放出大量的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Al2O3+2Fe。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元素化合价有0、+3、-2价三种 |
C.体现出Fe2O3具有还原性 | D.Fe2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小于Al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8.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
C.海水经过滤得到的澄清液体是纯水 | D.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没有氧元素 |
9.
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C.图丙中M表示的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
12.
下列各组物质在pH=9的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FeCl3、KCl、NaNO3 | B.NaCl、Ca(NO3)2、HCl |
C.NaCl、K2SO4、Na2CO3 | D.NH4Cl、NaOH、Na2SO4 |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杂质) | 除杂试剂和操作 |
A | Fe(Mg) | 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B | CO2(CO) | 点燃 |
C | NaOH溶液(Na2CO3) | 适量CaCl2溶液,过滤 |
D | Al(NO3)3溶液(AgNO3) | 过量铝粉,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6.
近期,国务院食安办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要求4月15日前全面排查校园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风险。下列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是( )
A.用霉变的花生压榨成的花生油 | B.用亚硝酸钠腌制的火腿肠 |
C.加碳酸氢钠焙制的饼干 | D.用甲醛浸泡过的鸭肠 |
17.
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收集氧气时,验满![]() |
B.图2: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
C.图3: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
D.图4: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
4.填空题- (共4题)
19.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随着《流浪地球》的风靡,安全问题再次强势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数据显示,大约 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车有关,酒精是一种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
(2)砒霜,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微溶于水,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砷。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 x=_____,前18号元素中,化学性质与砷元素类似的有_____(填元素符号)。

(1)根据数据显示,大约 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车有关,酒精是一种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
(2)砒霜,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微溶于水,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砷。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 x=_____,前18号元素中,化学性质与砷元素类似的有_____(填元素符号)。
20.
2018年12月24日,世界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从珠海一飞冲天,中国大飞机“三兄弟”终于蓝天聚首。AG600建造中采用了大量的钛合金。
(1)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但价格昂贵。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作电路保险丝 B制造航天飞机 C制作假肢 D制造船舶
(2)为研究Cu、Ti、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金属片已打磨)。
①方案一:甲同学将三种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加入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稀硫酸的3支试管中,根据铜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判断出Ti>Fe>Cu。已知钛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4价,写出钛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二: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硫酸,也能证明Ti>Fe>Cu,他插入金属的顺序是:Fe、_____________。
(1)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但价格昂贵。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作电路保险丝 B制造航天飞机 C制作假肢 D制造船舶
(2)为研究Cu、Ti、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金属片已打磨)。
①方案一:甲同学将三种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加入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稀硫酸的3支试管中,根据铜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判断出Ti>Fe>Cu。已知钛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4价,写出钛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二: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硫酸,也能证明Ti>Fe>Cu,他插入金属的顺序是:Fe、_____________。
21.
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_________来止痒。
(2)硬水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在生活中用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氖气,可用于制作城市霓虹灯的是_______(填序号)。
(4)2019年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开始动工,计划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生产。以下汽车配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牛皮座椅 B挡风玻璃 C塑料灯罩 D钢质骨架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_________来止痒。
(2)硬水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在生活中用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氖气,可用于制作城市霓虹灯的是_______(填序号)。
(4)2019年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开始动工,计划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生产。以下汽车配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牛皮座椅 B挡风玻璃 C塑料灯罩 D钢质骨架
22.
合理利用燃料、正确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煤、_________、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如图所示为某品牌新型家用干粉自动灭火球。灭火球接触到火焰3~5秒后自动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可能会发生“闪爆”的是_________。
ACH4 BCO2 CN2 D面粉
(4)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在点燃的条件下,4.8gCH4与x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 、5.6gCO和一定质量的H2O,则x = ____;若氧气充足时,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煤、_________、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如图所示为某品牌新型家用干粉自动灭火球。灭火球接触到火焰3~5秒后自动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可能会发生“闪爆”的是_________。
ACH4 BCO2 CN2 D面粉
(4)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在点燃的条件下,4.8gCH4与x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 、5.6gCO和一定质量的H2O,则x = ____;若氧气充足时,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23.
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1)为了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婷婷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一所示的实验:
①将图B中灼烧后的薄铜片迅速插入到图A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到图C装置中的薄铜片由黑色变成亮红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一般将剩余的一氧化碳气体导出点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其中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小球是指在水泥球表面粘附着一层二氧化锰粉末,便于实施固液分离。
①锥形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实验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的作用不同:若Z为水,做细铁丝在瓶中燃烧时,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为了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则Z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1)为了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婷婷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一所示的实验:
①将图B中灼烧后的薄铜片迅速插入到图A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到图C装置中的薄铜片由黑色变成亮红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一般将剩余的一氧化碳气体导出点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其中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小球是指在水泥球表面粘附着一层二氧化锰粉末,便于实施固液分离。
①锥形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实验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的作用不同:若Z为水,做细铁丝在瓶中燃烧时,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为了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则Z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4.
对于一些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在设计实验时常常会利用转换法,将现象变得直观。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实验1烧杯内液体的颜色刚好由________色变成无色时,说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2)实验2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是否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后同)。
A 稀盐酸 B 无色酚酞溶液 C CaCl2溶液 D Ba(NO3)2溶液
(3)实验3为了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可向右侧烧杯内装入________。
A 水 B 稀盐酸 C 紫色石蕊溶液

(1)实验1中,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实验1烧杯内液体的颜色刚好由________色变成无色时,说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2)实验2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是否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后同)。
A 稀盐酸 B 无色酚酞溶液 C CaCl2溶液 D Ba(NO3)2溶液
(3)实验3为了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可向右侧烧杯内装入________。
A 水 B 稀盐酸 C 紫色石蕊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