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阅读题- (共1题)
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红肉是指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肌肉。因为所含肌红蛋白较多,所以肉质鲜红。红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红肉脂肪中含有的ω﹣3脂肪酸与人体内饱和脂肪酸相互作用,可以降低血栓的形成。研究表明,饮食中适量摄入红肉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当然,关于红肉的致病风险也有许多研究。有研究者对食用红肉及其加工品与患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生相应疾病的风险范围如下图所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对红肉和加工红肉的致癌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其致癌可能性较高。还有研究者认为红肉的加工方式会导致致癌风险的增高。加工红肉指经腌制、烟熏或其他工艺处理后的红肉类食品,如香肠,熏制火腿等。在红肉加工过程中,会形成亚硝酸复合物、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其中,由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芘(C20H12)具有很强的致癌性。红肉加工工艺和苯并芘含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虽然加工红肉中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质,但红肉中还有大量的保护因子(如叶酸、维生素A、硒等),因此,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合理均衡膳食,维持人体健康。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红肉肉质鲜红是因为_____。
(2)红肉中包含的营养素有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 蛋白质 B 脂肪 C 维生素
(3)推测熏制红肉所用木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
(4)从表中数据推测,影响加工红肉中苯并芘含量的因素可能包括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能食用红肉
B 加工红肉中的亚硝酸复合物是致癌物质
C 苯并芘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是5:3
D 食用等量的红肉加工品,比食用红肉引发心脏病风险更低。
红肉是指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肌肉。因为所含肌红蛋白较多,所以肉质鲜红。红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红肉脂肪中含有的ω﹣3脂肪酸与人体内饱和脂肪酸相互作用,可以降低血栓的形成。研究表明,饮食中适量摄入红肉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当然,关于红肉的致病风险也有许多研究。有研究者对食用红肉及其加工品与患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生相应疾病的风险范围如下图所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对红肉和加工红肉的致癌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其致癌可能性较高。还有研究者认为红肉的加工方式会导致致癌风险的增高。加工红肉指经腌制、烟熏或其他工艺处理后的红肉类食品,如香肠,熏制火腿等。在红肉加工过程中,会形成亚硝酸复合物、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其中,由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芘(C20H12)具有很强的致癌性。红肉加工工艺和苯并芘含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 | 样品名称 | 苯并芘含量 (ug/kg) | 熏制温度 (℃) | 熏制时间 (小时) |
香肠 | 0.5 | 67 | 3 | |
香肠 | 1.1 | 77 | 3 | |
熏制火腿 | 0.5 | 65 | 14 | |
熏制火腿 | 1.3~1.5 | 35 | 500 |
虽然加工红肉中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质,但红肉中还有大量的保护因子(如叶酸、维生素A、硒等),因此,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合理均衡膳食,维持人体健康。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红肉肉质鲜红是因为_____。
(2)红肉中包含的营养素有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 蛋白质 B 脂肪 C 维生素
(3)推测熏制红肉所用木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
(4)从表中数据推测,影响加工红肉中苯并芘含量的因素可能包括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能食用红肉
B 加工红肉中的亚硝酸复合物是致癌物质
C 苯并芘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是5:3
D 食用等量的红肉加工品,比食用红肉引发心脏病风险更低。
2.流程题- (共1题)
2.
工业上可用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制取硫,主要流程如图:

已知:沸腾炉中的主要反应为4FeS2 +11O2
2Fe2O3 +8SO2
(1)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
(2)在加热条件下,转化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冷凝器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以上流程中产生的矿渣和尾气均可再利用,其可能的用途是_____(答1条即可)。

已知:沸腾炉中的主要反应为4FeS2 +11O2

(1)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
(2)在加热条件下,转化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冷凝器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以上流程中产生的矿渣和尾气均可再利用,其可能的用途是_____(答1条即可)。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现象①和现象③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_____7,证实了甲的猜想。
(4)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Cu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②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②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③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④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③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步骤④的现象是_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 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5)丙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________。
(6)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________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 ①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沉淀和白色沉淀 |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现象①和现象③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_____7,证实了甲的猜想。
(4)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Cu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②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②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③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④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③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步骤④的现象是_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 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5)丙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________。
(6)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________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4.单选题- (共11题)
6.
水果中含有柠檬酸(C6H8O7),可促进消化。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柠檬酸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 |
B.一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4个H2 |
C.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D.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 g |
10.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证明CO2可与H2O反应生成H2CO3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 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CO2 |
实验方案 | ![]() | ![]() | ![]() | ![]() |
A.A | B.B | C.C | D.D |
12.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氯化氢(HCl)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小明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请根据小明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 |
B.氯化氢溶于水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
C.该实验证明氯化氢能与水反应,且生成了酸性物质 |
D.试管内液体呈酸性 |
5.填空题- (共2题)
15.
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的导电性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炒菜锅多为铁制品。工业上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我国湿法冶金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开始,“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便是佐证,即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长时间放置,铁制品锈蚀严重,黄金饰品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的导电性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炒菜锅多为铁制品。工业上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我国湿法冶金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开始,“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便是佐证,即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长时间放置,铁制品锈蚀严重,黄金饰品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
16.
干黄花无毒,而鲜黄花有毒,是因为鲜黄花中含有秋水仙碱。纯秋水仙碱易溶于酒精,在冷水中易溶、热水中难溶。

(1)秋水仙碱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_____。
(2)秋水仙碱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1)秋水仙碱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_____。
(2)秋水仙碱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6.实验题- (共3题)
17.
如图为家庭制氧机内桶构造示意图,桶上设有制氧剂投药口和出气口.已知:

i.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和催化剂
ii.本产品用于人体保健吸氧,产生的氧气需通入水中净化.
(1)制氧时,从投药口中投入药品后,立即将其关闭.
①过碳酸钠加入水中后,分解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氧气.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氧气的出口为_____(填“a”或“b”).
(2)若在装置的Ⅰ、Ⅱ中放入其它试剂,可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验碳酸盐:实验过程中,从a或b处加入试剂后,需将产生气体的一侧(a或b)密闭.其中,Ⅰ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
②研究金属性质:I中加入铁屑和过量稀盐酸,II中只加入锌粒,关闭a口.一段时间后,II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

i.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和催化剂
ii.本产品用于人体保健吸氧,产生的氧气需通入水中净化.
(1)制氧时,从投药口中投入药品后,立即将其关闭.
①过碳酸钠加入水中后,分解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氧气.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氧气的出口为_____(填“a”或“b”).
(2)若在装置的Ⅰ、Ⅱ中放入其它试剂,可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验碳酸盐:实验过程中,从a或b处加入试剂后,需将产生气体的一侧(a或b)密闭.其中,Ⅰ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
②研究金属性质:I中加入铁屑和过量稀盐酸,II中只加入锌粒,关闭a口.一段时间后,II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
18.
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检验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火柴放在_____,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收集满。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检验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火柴放在_____,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收集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