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取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10.6克于烧杯中,完全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加10%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与生成气体质量如图所示,求:

(1)写出图中A点表示的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
(2)图中BC段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
(3)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1)写出图中A点表示的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
(2)图中BC段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
(3)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实验探究能力。
Ⅰ.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此反应原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选填小写字母).
(3)查阅资料: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加热处理。改进后发生装置如图G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 收集到更多的氧气 B 加快反应速率 C 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Ⅱ.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固体,保存不当会变质而发白色。化学兴趣小组查得以下资料,对于过氧化钠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原因:
甲: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乙:2Na2O2 + 2H2O ═ 4NaOH + O2↑
为探究过氧化钠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取适量保存不当而变质发白色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化学兴趣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过氧化钠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实验2]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________________ 气体。方程式为_________

(3)C中盛有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__。
(4)在D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Ⅰ.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此反应原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选填小写字母).
(3)查阅资料: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加热处理。改进后发生装置如图G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 收集到更多的氧气 B 加快反应速率 C 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Ⅱ.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固体,保存不当会变质而发白色。化学兴趣小组查得以下资料,对于过氧化钠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原因:
甲: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乙:2Na2O2 + 2H2O ═ 4NaOH + O2↑
为探究过氧化钠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取适量保存不当而变质发白色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化学兴趣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过氧化钠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实验2]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________________ 气体。方程式为_________

(3)C中盛有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__。
(4)在D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推断题- (共1题)
3.
已知A、B、C、D、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X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Y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2)发生反应①的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现象;
(3)②是复分解反应,则Z所属物质的类别可能是_____________(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与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2)发生反应①的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现象;
(3)②是复分解反应,则Z所属物质的类别可能是_____________(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与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程题- (共1题)
4.
工业上常采用“天然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部分流程如下: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写出流程中发生苛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工艺中采用石灰乳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是因为______.
(4)生产工艺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由天然碱得到碳酸钠溶液时,将天然碱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写出流程中发生苛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工艺中采用石灰乳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是因为______.
(4)生产工艺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由天然碱得到碳酸钠溶液时,将天然碱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2题)
6.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 |
B.分类观:澄清石灰水属于碱溶液 |
C.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个数均不变 |
D.转化观: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碳酸 |
7.
某种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
B.物质丙由原子构成 |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D.生成丙和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7 |
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
B.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pH一定大于7 |
C.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
D.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9.
通过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我县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 )
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
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⑤ |
10.
下表是某同学在错题本中整理的部分内容,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A.化学与健康 | B.现象描述 |
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蛋白质是人体供给能量的主要物质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
C.性质与其对应用途 | D.对安全的认识 |
石墨质软而滑腻——用作润滑剂 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 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
A.A B.B C.C D.D
11.
如图所示,无色液体A和黑色粉末B混合后,生成无色液体C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将烧得红热的银白色金属E伸入集满气体D的集气瓶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A.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B.上述物质中共有四种氧化物 |
C.上述反应中有两个分解反应 |
D.F为氧化铁 |
E.做反应④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事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
12.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
B.![]() |
C.![]() |
D.![]() |
13.
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O2 | CO2 | 点燃 |
B | Cu(OH)2固体 | NaOH固体 |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过量稀盐酸 |
D | 银粉 | 锌粉 | 加入过量硫酸亚铁溶液 |
A.A | B.B | C.C | D.D |
14.
“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 | B.![]() | C.![]() | D.![]() |
15.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
D.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
6.填空题- (共1题)
17.
Ⅰ.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在以下的选项中填空(填序号)。请从①活性炭;②食盐;③不锈钢;④氢气;
(1)腌制蔬菜、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是_______ (2)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
(3)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_______ (4)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
Ⅱ.又到六月水果成熟的季节,九年级的几个同学结伴到彬彬家的果园去摘水果和进行野炊活动。
(1)走进樱桃园采摘樱桃,一下车,眼前一排排漂亮的白色房子是种植樱桃的大棚,大棚所用的聚乙烯薄膜塑料属于_________材料;适当增大大棚里的CO2浓度,CO2所起的作用为_________。
(2)走进荔枝园,小美吃了一颗荔枝,赞不绝口:“真甜!”荔枝“甜”,是因为荔枝中富含_______(填基本营养素名称)。
(3)东东上网查阅了有关荔枝中营养成分的信息(如图),其中“铁、硒”是人体必需的____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4)小美利用________检验处彬彬家的井水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洗洁精来洗碗,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_______(填“乳化”或“溶解”)作用。
(6)他们还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都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_____________。
A CO(NH2)2 B KCl C Ca3(PO4)2 D KNO3
(1)腌制蔬菜、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是_______ (2)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
(3)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_______ (4)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
Ⅱ.又到六月水果成熟的季节,九年级的几个同学结伴到彬彬家的果园去摘水果和进行野炊活动。
(1)走进樱桃园采摘樱桃,一下车,眼前一排排漂亮的白色房子是种植樱桃的大棚,大棚所用的聚乙烯薄膜塑料属于_________材料;适当增大大棚里的CO2浓度,CO2所起的作用为_________。
(2)走进荔枝园,小美吃了一颗荔枝,赞不绝口:“真甜!”荔枝“甜”,是因为荔枝中富含_______(填基本营养素名称)。
(3)东东上网查阅了有关荔枝中营养成分的信息(如图),其中“铁、硒”是人体必需的____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4)小美利用________检验处彬彬家的井水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洗洁精来洗碗,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_______(填“乳化”或“溶解”)作用。
(6)他们还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都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_____________。
A CO(NH2)2 B KCl C Ca3(PO4)2 D KNO3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