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物质甲、乙、丙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经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物质间转化关系特定,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甲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乙是纯碱
①若甲与丙可以反应,则丙可能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②若甲与丙可以相互转化,则丙可能是_____________。
(2)若甲可以转化为丙,丙为白色难溶物,且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
①若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甲为常见的稀酸,乙为蓝色溶液,则甲转化为乙还需的另一种反应物是__________(填名称),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②若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甲为常见的碱,相对分子质量为74,则甲的用途是______,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1)若甲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乙是纯碱
①若甲与丙可以反应,则丙可能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②若甲与丙可以相互转化,则丙可能是_____________。
(2)若甲可以转化为丙,丙为白色难溶物,且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
①若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甲为常见的稀酸,乙为蓝色溶液,则甲转化为乙还需的另一种反应物是__________(填名称),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②若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甲为常见的碱,相对分子质量为74,则甲的用途是______,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1)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9,可知碳酸氢钠溶液________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 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一种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实验1] 如图所示,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

(2)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___________(填现象)。
(3)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
(4)欲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猜想1:可能是NaOH;猜想2:可能是Na2CO3;猜想3:可能是NaOH和Na2CO3。
实验2:
[实验结论]
(5)NaHCO3受热易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定量探究
为测定某发酵粉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发酵粉中其他组分不参与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
①取50g样品于锥形瓶中,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
②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直至锥形瓶内不再产生气泡;
③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再增加;
④测量干燥管增加的质量与时间关系(见曲线图)。

(1)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鼓入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缺少装置甲,将导致结果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测得干燥管增加的质量与时间关系(见曲线图),涉及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请回答: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②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6)[拓展应用]
①碳酸氢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常用于制作抗酸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固体药品,已知它们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鉴别,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定性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1)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9,可知碳酸氢钠溶液________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 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一种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实验1] 如图所示,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

(2)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___________(填现象)。
(3)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
(4)欲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猜想1:可能是NaOH;猜想2:可能是Na2CO3;猜想3:可能是NaOH和Na2CO3。
实验2: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该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有气体产生 | 猜想_______不成立 |
②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 | _____ | 固体产物中含Na2CO3 |
③取步骤②所得上层清液,滴加_____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2成立 |
[实验结论]
(5)NaHCO3受热易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定量探究
为测定某发酵粉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发酵粉中其他组分不参与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
①取50g样品于锥形瓶中,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
②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直至锥形瓶内不再产生气泡;
③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再增加;
④测量干燥管增加的质量与时间关系(见曲线图)。

(1)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鼓入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缺少装置甲,将导致结果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测得干燥管增加的质量与时间关系(见曲线图),涉及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请回答: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②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6)[拓展应用]
①碳酸氢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常用于制作抗酸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固体药品,已知它们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鉴别,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9题)
4.
下列四个家庭实验方案中,实验一定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醋将鸡蛋制成“软壳蛋” |
B.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
C.用纯净水、白糖、苏打、柠檬酸制汽水 |
D.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
5.
氢氧化钾的性质和氢氧化钠相似,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钾属于化肥 |
B.氢氧化钾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
C.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该反应不发生 |
D.向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 |
7.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操作方法 |
A | Fe | Fe2O3 | 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
B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 |
D | CaCl2溶液 | HCl | 加过量的大理石,过滤 |
A.A | B.B | C.C | D.D |
8.
现有H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K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K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a段,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BaCl2+K2CO3=2KCl+BaCO3↓ |
B.bg时,溶液中含H+、K+、Cl-三种离子 |
C.cg时,溶液中溶质只有KCl |
D.dg时,溶液呈中性 |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pH试纸测得某雨水的pH为4.1,则可判定该雨水一定为酸雨 |
B.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看到白雾,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
C.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D.稀释浓硫酸时,将酸沿着烧杯壁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
10.
关于家中一些食品及生活用品的pH(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A.肥皂水比玉米粥的碱性弱 |
B.白醋中滴加酚酞变红 |
C.被蚊虫叮咬(蚁酸)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减轻疼痛 |
D.胃酸过多的人宜多吃葡萄 |
4.填空题- (共2题)
12.
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清洗剂,请回答:

(1)清除以下物质,可使用炉具清洁剂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铁锈 b 油污 c 水垢
(2)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再加入足量洁厕灵,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反应体现了下图中___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的性质关系。

(3)如下图甲所示,将洁厕灵滴入炉具清洁剂中。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反应后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_______________,此时溶液可用图乙中__________(选填“A”、“B”或“C”)点处表示。
③若反应后溶液pH为7,图丙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④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出反应后溶液处于图乙中C点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pH试纸 b 铜粉 c 氧化铁 d 氢氧化铜 e 碳酸钙 f 硝酸银溶液

(1)清除以下物质,可使用炉具清洁剂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铁锈 b 油污 c 水垢
(2)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2,再加入足量洁厕灵,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反应体现了下图中___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的性质关系。

(3)如下图甲所示,将洁厕灵滴入炉具清洁剂中。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反应后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_______________,此时溶液可用图乙中__________(选填“A”、“B”或“C”)点处表示。
③若反应后溶液pH为7,图丙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④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出反应后溶液处于图乙中C点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pH试纸 b 铜粉 c 氧化铁 d 氢氧化铜 e 碳酸钙 f 硝酸银溶液
13.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分离膜,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使二氧化碳穿过分离膜被氨水(NH3·H2O)吸收(如右图)生成可用作化肥的碳酸氢铵。

(1)碳酸氢铵属于___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2)氨水呈碱性,原因是其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填离子的符号)。
(3)写出上述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铵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1)碳酸氢铵属于___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2)氨水呈碱性,原因是其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填离子的符号)。
(3)写出上述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铵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5.实验题- (共3题)
14.
小琦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1)用AB装置制取并收集CO2时,a管口应与_______(选填“b”或“c”)管口相连。
(2)若要使C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填标号)。
a 氢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空气
(3)往D试管中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试管内溶质已完全转化为沉淀。
(4)E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CO2,打开分液漏斗①,滴入少量NaOH浓溶液,气球明显胀大,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气球恢复原状,应关闭分液漏斗①,打开分液漏斗②,滴入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忽略滴入液体体积)。

(1)用AB装置制取并收集CO2时,a管口应与_______(选填“b”或“c”)管口相连。
(2)若要使C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填标号)。
a 氢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空气
(3)往D试管中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试管内溶质已完全转化为沉淀。
(4)E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CO2,打开分液漏斗①,滴入少量NaOH浓溶液,气球明显胀大,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气球恢复原状,应关闭分液漏斗①,打开分液漏斗②,滴入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忽略滴入液体体积)。
15.
下图为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小萍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填字母序号)。若实验室只有铜片,小明将铜片分别放入两种盐溶液中,也通过实验验证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用的两种盐溶液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小萍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填字母序号)。若实验室只有铜片,小明将铜片分别放入两种盐溶液中,也通过实验验证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用的两种盐溶液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6.
小康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验证碳酸钙的性质的同时,探究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是否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

(1)当B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A中发生了反应,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后小弘同学对D中是否也发生了反应进行如下探究:
取一定量的D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小烨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D中确实发生了反应;小彭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D中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又重新设计实验,她的实验步骤及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当B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A中发生了反应,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后小弘同学对D中是否也发生了反应进行如下探究:
取一定量的D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小烨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D中确实发生了反应;小彭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D中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又重新设计实验,她的实验步骤及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