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741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9

1.推断题(共1题)

1.
如图中表示中学几种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G为黑色的粉末,C为无色液体,H为紫红色固体。(部分条件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B_____G_____。
(2)CO2通入D澄清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加入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
10
6
第2次
10
m
第3次
10
3
第4次
10
3
 
(1)如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net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2)(小组讨论)
①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你认为_____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_____,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①废弃定影液立金属混合物+溶液A
②金属混合物Ag+溶液B
请回答:操作a是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_____.

4.单选题(共8题)

4.
下列关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Ag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后金属,所以Ag不会发生置换反应
B.只有活泼金属和酸的置换反应才会产生气体
C.Fe2(SO43可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D.置换反应中一定发生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5.
下列化学反应中,有一种与另外三种属于不同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铁钉伸入硫酸铜溶液
B.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C.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混合后,在高温下反应
6.
下列实验只能反映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检验是否是O2
B.铁丝浸在硫酸铜溶液中
C.证明H2比空气轻
D.倾倒CO2
7.
最近科学家确认,存在着一种具有空心、且类似于足球结构的分子N60,这一发现将开辟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60这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它是由60个氮原子构成的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0g
D.它属于单质
8.
“天然益力,焕发生命力.”在“益力”矿泉水瓶上标有一些矿物含量,如图,这里的“钾、镁、钠、钙”指的是()
A.单质B.分子C.元素D.原子
9.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需区别的物质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食醋与酒精
闻气味
B
空气与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C
水和双氧水
看颜色
D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A.AB.BC.CD.D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
C.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滴管取用液体B.过滤C.检查装置气密性D.给液体试剂加热

5.填空题(共3题)

12.
用化学符号或化学方程式表示
(1)3个氨气分子_____。
(2)两个银离子_____。
(3)碳酸钙中钙元素为正二价_____。
(4)工业炼铁最主要的原理反应方程式_____。
(5)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3.
溶液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具体用途,比如:
(1)4%﹣8%的硫酸铜溶液可用于鱼缸消毒,硫酸铜溶液中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
(2)实际生活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乙醇水溶液)消毒,若要配制这种酒精200g,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
14.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方法。下列两个实验的设计均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1)A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浸在 (填“热水”或“冷水”)里的
Y型管中白磷燃烧;该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2)B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为

6.实验题(共1题)

15.
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实验室制取”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应选图_____发生装置(填序号)。
(2)收集装置:实验室收集NH3(极易溶于水)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
(3)收集有毒气体SO2时,常采用③收集装置,气体应从_____(填字母)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