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2的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
(1)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_____
(2)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点说明:在NaOH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_____;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NaOH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相比,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2的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
(1)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_____
(2)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点说明:在NaOH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_____;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NaOH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相比,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
实验室有一包固体药品,可能含有BaSO4、Na2CO3、CuSO4、NaCl、C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
[定性探究]
(1)称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由实验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
(2)取(1)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原固体的成分,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问题。
其中,步骤①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除了检验一定含有的物质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_____。
(3)再取(1)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进行如图1所示操作:同学们认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但是老师指出这个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填序号)。
A 滤液中含有Na2CO3,也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
B 滤液中的NaCl可能是由原固体中的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
[定量探究]
(4)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精确称量了10g原固体,进行如图2实验:

同学们认为,根据“沉淀全部溶解”的现象可确定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其中,操作X的名称是_____,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
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原固体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定性探究]
(1)称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由实验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
(2)取(1)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原固体的成分,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问题。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
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_____ | _____ | 原固体中不含NaOH |
其中,步骤①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除了检验一定含有的物质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_____。
(3)再取(1)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进行如图1所示操作:同学们认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但是老师指出这个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填序号)。
A 滤液中含有Na2CO3,也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
B 滤液中的NaCl可能是由原固体中的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
[定量探究]
(4)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精确称量了10g原固体,进行如图2实验:

同学们认为,根据“沉淀全部溶解”的现象可确定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其中,操作X的名称是_____,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
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原固体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3.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③2NaHCO3
Na2CO3+H2O+CO2↑。
(1)纯碱属于_____(填“酸”“碱”或“盐”)。
(2)有人认为“联合制碱法”有以下优点,正确的是_____。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物可作为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氮肥
C反应均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
(3)第②步反应中加入的是磨细的食盐粉,将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___。
(4)25℃时,将a g碳酸钠溶解于5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此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③2NaHCO3

(1)纯碱属于_____(填“酸”“碱”或“盐”)。
(2)有人认为“联合制碱法”有以下优点,正确的是_____。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物可作为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氮肥
C反应均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
(3)第②步反应中加入的是磨细的食盐粉,将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___。
(4)25℃时,将a g碳酸钠溶解于5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此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简答题- (共1题)
4.
某地化肥厂发生硫化氢气体泄漏事故,导致多人受伤。已知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可燃性气体,易溶于水,易积聚低洼处,为工业生产中的剧毒气体。
(1)请写出硫化氢的物理性质_____(写一点即可)。
(2)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空气污染物,引发酸雨。写出硫化氢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事故工厂附近居民出现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_____。
A顺风逃生
B听救援人员安排紧急撤离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在事故现场吸烟
(4)硫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消防官兵在现场用水枪喷洒雾状稀NaOH溶液,防止硫化氢气体扩散,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原理:_____。
(1)请写出硫化氢的物理性质_____(写一点即可)。
(2)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空气污染物,引发酸雨。写出硫化氢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事故工厂附近居民出现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_____。
A顺风逃生
B听救援人员安排紧急撤离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在事故现场吸烟
(4)硫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消防官兵在现场用水枪喷洒雾状稀NaOH溶液,防止硫化氢气体扩散,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原理:_____。
4.单选题- (共18题)
6.
加入盐酸后,下列变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Fe→FeCl3
②CaCO3→CaCl2
③Fe2O3→FeCl2
④Cu(OH)2→CuCl2.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①Fe→FeCl3
②CaCO3→CaCl2
③Fe2O3→FeCl2
④Cu(OH)2→CuCl2.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7.
下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相应科学原理不对应的是( )
A.用汽油洗涤油污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 |
B.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温度升高分子间隙变大 |
C.室内发生火灾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防止窒息 |
D.自行车的链条涂油隔绝水和氧气 |
8.
利尿酸(C13H12Cl2O3)有很强的利尿作用,能快速降低体重并稀释尿液,可以掩盖服用的兴奋剂而逃避检查,因此利尿酸在奥运会上被禁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尿酸属于氧化物 |
B.利尿酸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 |
C.利尿酸由30个原子构成 |
D.利尿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3:12:2:3 |
9.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 |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
10.
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结论 |
B.硫粉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 |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
D.用药匙向试管内添加粉末状固体,可以用纸槽代替 |
11.
下面对一些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C.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
D.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
14.
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的溶质分别是:①硝酸钡、②硝酸银、③氯化钠、④氯化铜,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加以鉴别,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④②③① | B.①③②④ | C.④①②③ | D.②③①④ |
15.
有Na、S、O、H四种元素中的二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四种常见的化合物。甲能跟氯化钡反应生成一种硫酸盐和另﹣种盐,乙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且可以分别跟氧化钙或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碱或酸,其中下列推断:①甲一定是硫酸钠;②乙可能是硫酸;③丙一定是氢氧化钠;④丁一定是水。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6.
人被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起泡,这是由于昆虫在皮肤内注入少量甲酸。下表中的生活用品可用来涂在皮肤上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物质 | 肥皂水 | 食醋 | 橙汁 | 食盐水 |
pH | 10 | 3 | 6 | 7 |
A.A | B.B | C.C | D.D |
17.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属于钾肥 |
B.施用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 |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明显提高肥效 |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e、Fe2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 CaO、NaOH固体都能与水反应,都能作干燥剂
C. 浓盐酸、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D. 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NH3
A. Fe、Fe2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 CaO、NaOH固体都能与水反应,都能作干燥剂
C. 浓盐酸、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D. 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NH3
19.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Fe2O3(Fe) | 盐酸 | 浸泡、过滤、洗涤、烘干 |
B | CO(CO2) | NaOH溶液、浓硫酸 | 洗气、干燥 |
C | CaO(CaCO3) | 水 | 过滤、烘干 |
D | NaCl(Na2CO3) | Ca(NO3)2溶液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A.A | B.B | C.C | D.D |
5.选择题- (共2题)
6.多选题- (共1题)
25.
某同学利用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如下探究:ag黑色粉末加入到盛有5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49.8+a)g.他对实验的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后不可能得到红色固体 |
B.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加入黑色粉末质量一定为5.6g |
C.若反应后黑色粉末无剩余,则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碳粉 |
D.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19.6% |
7.填空题- (共5题)
26.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C+O2
CO2,反应前后,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1)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分析,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A 2Mg+O2
2MgO B CaO+H2O=Ca(OH)2
C 2KClO3
2KCl+3O2↑ D CaCO3
CaO+CO2↑
E Zn+H2SO4=ZnSO4+H2↑ F HCl+NaOH=NaCl+H2O
(2)有人说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_____。
(3)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渣为混合物,则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_____种组合。

(1)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分析,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A 2Mg+O2

C 2KClO3


E Zn+H2SO4=ZnSO4+H2↑ F HCl+NaOH=NaCl+H2O
(2)有人说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_____。
(3)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渣为混合物,则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_____种组合。
29.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的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
(3)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_____g(不含结晶水)。

(1)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的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
(3)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_____g(不含结晶水)。
30.
下列物质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将序号填在相应位置。
①一氧化碳 ②稀盐酸 ③生石灰 ④碳酸氢钠 ⑤氧气 ⑥维生素 ⑦二氧化硫 ⑧明矾
(1)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
(2)水果、蔬菜中含量较丰富的是_____。
(3)净化水时可用作絮凝剂的是_____。
(4)炼铁工业中最常用的气体还原剂是_____。
(5)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
(6)常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7)用于工业除铁锈的是_____。
(8)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_____。
①一氧化碳 ②稀盐酸 ③生石灰 ④碳酸氢钠 ⑤氧气 ⑥维生素 ⑦二氧化硫 ⑧明矾
(1)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
(2)水果、蔬菜中含量较丰富的是_____。
(3)净化水时可用作絮凝剂的是_____。
(4)炼铁工业中最常用的气体还原剂是_____。
(5)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
(6)常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7)用于工业除铁锈的是_____。
(8)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31.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了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发生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图1中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F。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_____(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图2所示J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_____。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了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发生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图1中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F。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_____(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图2所示J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