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图示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物质A的类别为_____;(填氧化物、酸、碱、盐中一种)
(4)反应②的反应类型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1)E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物质A的类别为_____;(填氧化物、酸、碱、盐中一种)
(4)反应②的反应类型___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氯化钙、氯化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氯化钙、氯化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 ![]() | ![]()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红 | 产生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 |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 清液中有碳酸钠 |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3.单选题- (共9题)
4.
学化学要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去伪存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涤剂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
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
D.pH<5.6的雨水属于酸雨 |
5.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 |
B.生成物丙和丁都是有机物 |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
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
7.
小雨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3个锌原子;3ZN;②两个氢分子:2H2;③两个氢氧根离子:2OH-;④原子结构示意图
对应的粒子:Mg2+;⑤氯化亚铁的化学式:FeCl2;⑥-2价的氧元素:O2-。其中正确的有
A. ②③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A. ②③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8.
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含有紫色石蕊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
B.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
C.利用该装置不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D.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
9.
下列与化学反应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A B. B C. C D. D
A | ①食品包装填充氧气——防止变质、变形 ②食品包装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③③鉴别硝酸铵和硫酸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B | ①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②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③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获得能量,不断运动 |
C | ①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可以区分 ②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③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 D | ①少用塑料购物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②随时用水冲洗铁制品——防止铁生锈 ③水污染——对人类没有影响 |
A. A B. B C. C D. D
10.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
B.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
D.a中含有少量的b提纯a可以用降温结晶方法 |
4.填空题- (共2题)
12.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氨气、②醋酸、③氢氧化钙、④金刚石,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
(2)食醋的主要成分是_____;
(3)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_____;
(4)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是_____。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
(2)食醋的主要成分是_____;
(3)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_____;
(4)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是_____。
13.
化学离不开生活。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填字母)。
A 铂金饰品 B 铁锅 C 铝导线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成语“釜底抽薪”运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
(4)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人们常饮用富硒茶,其中硒元素属于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填字母)。
A 铂金饰品 B 铁锅 C 铝导线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成语“釜底抽薪”运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
(4)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人们常饮用富硒茶,其中硒元素属于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