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第九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706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6

1.计算题(共2题)

1.
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了石头纸,石头纸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贝壳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盛有12g贝壳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贝壳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请你计算: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烧杯内物质的质量/g
30.9
49.8
m
87.6
107.6
 
(1)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精确到0.1%);
(2)稀盐酸与贝壳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精确到0.1%)。
2.
荷叶具有独特的清香气味和清热降火的功效,被美食爱好者广为推崇。荷叶中含有顺-3-乙烯醇(化学式为C6H12O),它具有新鲜的青叶香气,是荷叶独特香味的重要来源,又称青叶醇。
(1)青叶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25g青叶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2.推断题(共1题)

3.
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黑色物质,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为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属于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和少量氧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过氧化钠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2CO3, CO2参加反应;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 H2O参加反应;猜想Ⅲ: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方法Ⅰ: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甲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其他
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同学们的理由是_____。
方法Ⅱ:乙同学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现象,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___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丙同学认为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_____的用量。

4.单选题(共8题)

5.
二氧化碳是当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碳源”,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既可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发生改变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3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二手烟”会危害身体健康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体
分子发生改变
C.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
 
A.A   B.B   C.C   D.D
7.
分类学习是我们认识物质了解世界很好的一种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单质:金刚石、石墨和臭氧B.氧化物:干冰、冰水混合物和氧化镁
C.盐:纯碱、苏打和硝酸钡D.分子构成:氧气、铁粉和氯化钠
8.
下图中①、②分别为锂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③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正确的是( )
A.③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元素和③所属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锂元素化学反应中均易得电子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9.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③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至固体完全消失;④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火碱溶液。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②
10.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①鉴别烧碱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加水溶解,比较溶液温度变化;②区分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三种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③鉴别化肥KNO3和NH4NO3: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④除去CaCl2溶液中的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过滤;⑤鉴别二氧化碳、空气和氧气三种无色气体: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②⑤B.①②C.③④D.④⑤
11.
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FeCl2
HCl
CaCO3
CuSO4

Fe
H2O
CO2
Cu

Fe2O3
H2
Na2CO3
CuO
 
A.A   B.B   C.C   D.D
1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不乱扔电池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水体
C.使用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D.使用易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5.多选题(共1题)

13.
小颖同学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无色气泡。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a、b试管中溶液都一定呈浅绿色B.滤液中一定含有Mg2+、Fe2+,可能含有Cu2+
C.滤渣质量一定大于所加铁粉的总质量D.滤渣含有三种固体物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8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