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在进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前,化学老师预计本次实验共需要收集45瓶氧气,通过计算得知:这些氧气的总质量约是16g。请计算要想制取足够的氧气,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克高锰酸钾? _________。
2.
甲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可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已知: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
(2)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氧原子的个数是__________。
(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
(2)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氧原子的个数是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6题)
4.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下对常见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水、生石灰、五氧化二磷 | B.碱:火碱、熟石灰、纯碱 |
C.混合物:煤、食盐水、冰水混合物 | D.合成材料:羊毛、塑料、合成橡胶 |
5.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就是溶液 |
D.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化合物 |
7.
中国诗词、成语和谚语中有些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描述的是化学变化 |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具有熔点高的物理性质 |
D.“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
11.
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可作散热材料 |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
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
12.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 分别加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
B | 鉴别棉线和合成纤维 | 点燃,闻气味、看灰烬 |
C | 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铜 | 加人足量锌粉 |
D | 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A.A | B.B | C.C | D.D |
14.
下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低于t2℃时,物质Y的溶解度小于X |
B.X、Y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C.a点表示t1℃时X、Y的溶液都、不饱和 |
D.Y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16.
201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负面作用 | B.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防治水体污染 |
C.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 D.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
17.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
3.填空题- (共5题)
19.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请根据你对“化学”这门科学的认识解答以下问题: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推断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组成。
(2)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而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物质用途主要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②氢氧化钠干燥气体 ③天然气作燃料 ④用铜制作导线
(4)以下符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O2=CO2 ②A1+HCl=AICl3+H2↑ ③Ca(OH)2+Na2CO3=CaCO3↓+2NaOH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推断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组成。
(2)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而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物质用途主要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②氢氧化钠干燥气体 ③天然气作燃料 ④用铜制作导线
(4)以下符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O2=CO2 ②A1+HCl=AICl3+H2↑ ③Ca(OH)2+Na2CO3=CaCO3↓+2NaOH
20.
含氮元素的物质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N2、NH3、HNO3等都是常见的含氮物质,其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如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制取液氮时,在氮气液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分子的大小 ②分子的质量 ③分子间的间隔 ④分子的数目
(3)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氮"指氮元素)。某些生物(如大豆根系中的根瘤菌)就具有固氮作用。经田间试验测定,一亩大豆可固氮8kg,相当于施用____________kg(保留整数)尿素[化学式为CO(NH2)2]。
(4)下面是在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有关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N2、NH3、HNO3等都是常见的含氮物质,其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如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制取液氮时,在氮气液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分子的大小 ②分子的质量 ③分子间的间隔 ④分子的数目
(3)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氮"指氮元素)。某些生物(如大豆根系中的根瘤菌)就具有固氮作用。经田间试验测定,一亩大豆可固氮8kg,相当于施用____________kg(保留整数)尿素[化学式为CO(NH2)2]。
(4)下面是在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有关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依据对初中所学四种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结合下列化学方程式,比较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1)一定有变化的是_______(填反应类型.下同);(2)不一定有变化的是____;(3)一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
①CO2+H2O=H2CO3 ②Cu+2AgNO3=Cu(NO3)2+2Ag
③
④
⑤NaOH+HCl=NaCl+H2O ⑥
①CO2+H2O=H2CO3 ②Cu+2AgNO3=Cu(NO3)2+2Ag
③


⑤NaOH+HCl=NaCl+H2O ⑥

22.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能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净化水时放入活性炭除去色素、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
(3)家庭中常用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去除尿垢(其中含有碳酸钙)。写出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能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净化水时放入活性炭除去色素、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
(3)家庭中常用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去除尿垢(其中含有碳酸钙)。写出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将NaOH、NaCl、NH4NO3固体各10g分别放人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下图像:

分析图像,回答问题:
(1)在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出现吸热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写名称);
(2)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面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像,回答问题:
(1)在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出现吸热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写名称);
(2)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面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共2题)
2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图1是某同学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请指出该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选用图2装置制取氧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制取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3)图3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1是某同学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请指出该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选用图2装置制取氧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制取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3)图3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电子,成为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I)“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金属钠排在的前面。有的同学据此推测:钠能从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教师按照下列图示顺序进行演示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为反应中没有______色的物质生成,所以金属钠______(填:"能"或“不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对实验涉及的物质进行分析:硫酸钢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培养中所含元素有:Na、Cu、H、O、_____(填元素符号)五种元素。查阅资料得知:“蓝色絮状难溶物”是一种学过的碱,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有的同学又产生新的疑问:钠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物是什么?教师为解答学生的疑惑,又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同时记录有关现象:

请结合上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手触摸图3中烧杯外壁,感觉烫手,说明钠与水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从“图3”中可以断定:液体中出现红色说明反应后液体显_______性,结合液体中所含元素,继而推断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另外,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请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金属钠排在的前面。有的同学据此推测:钠能从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教师按照下列图示顺序进行演示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为反应中没有______色的物质生成,所以金属钠______(填:"能"或“不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对实验涉及的物质进行分析:硫酸钢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培养中所含元素有:Na、Cu、H、O、_____(填元素符号)五种元素。查阅资料得知:“蓝色絮状难溶物”是一种学过的碱,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有的同学又产生新的疑问:钠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物是什么?教师为解答学生的疑惑,又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同时记录有关现象:

请结合上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手触摸图3中烧杯外壁,感觉烫手,说明钠与水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从“图3”中可以断定:液体中出现红色说明反应后液体显_______性,结合液体中所含元素,继而推断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另外,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请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