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三模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95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9

1.计算题(共1题)

1.
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现用2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与40g稀盐酸混合(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稀盐酸平均分成4次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固体粉末剩余质量/g
1
10
18.8
2
10
17.6
3
10
16.8
4
10
m
 
(1)表格中的m = _______。
(2)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________

2.科普阅读题(共1题)

2.
在建筑火灾中,高温、有毒有害烟气是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第一大敌。建筑火灾的消防教育中常提及“要往低处逃生”,该策略是否合理呢?研究人员通过蜡烛在亚克力密闭容器中燃烧模拟建筑火灾的场景,实验中蜡烛(含烛台)高度设计及放置位置(见图1)。在亚克力圆筒形容器壁垂直方向开3列小孔用于放置传感器。每列3个小孔,共9个。①是氧气传感器、②是二氧化碳传感器、③是温度传感器(见图2)。

本实验实时测量不同高度的蜡烛同时在封闭容器内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使用手持技术测量容器内不同高度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的变化,并呈现相应的曲线图像(见下图),为火灾烟流实验提供定量数据支持,进而分析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3-1分析,图像中曲线先快速下降的原因_______。请再从微观角度解释曲线又升高的原因_______ 。
(2)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和毒气,相同温度下其运动路径与二氧化碳的运动相似,由图3-2可知,建筑火灾中二氧化碳气体和烟气迅速往高处逸散,其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  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
B  高处蜡烛燃烧更充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多
C  蜡烛燃烧放热导致了容器内的空气温度上升,随着高温气流上升,二氧化碳气体也往上升。
(3)据图3-3分析,在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不同高度的温度有何差异_______ 。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建筑物内火灾时“往低处逃生”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同学们发现新鲜的苹果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色,仿佛铁生锈一样。于是,研究性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苹果汁变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苹果汁中含有0.001%的二价铁物质,同时也含有多酚类物质,多酚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变为褐色。二价铁在空气中或与浓硝酸反应都能变为三价铁,且三价铁的溶液为黄色。硫氰化钾(KSCN)溶液变色规律如下:
药品
二价铁溶液
三价铁溶液
KSCN溶液
不变色
变红色
 
(猜想与假设)Ⅰ.苹果汁变色与苹果中的铁元素有关
Ⅱ.苹果汁变色是苹果汁中的多酚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结果
(进行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试管②中未出现明显变化
试管③中
实验2
分别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如下图所示)

试管编号
1min
10min
24
小时

黄褐色
褐色
深褐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略有些黄色
浅黄
黄色
实验3
 
苹果汁不变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验证了苹果汁中含有二价铁物质。在该实验中③的现象是_______。
(2)实验2的②中FeSO4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该实验中,试管②③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由实验2得出:猜想Ⅰ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为验证猜想II成立,实验3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写出一种防止苹果汁变色的方法_______。

4.单选题(共12题)

4.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使用黑火药B.冶炼金属C.粮食酿酒D.磨制石斧
5.
已知甲、乙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B.根据反应条件推测,该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C.该反应原子种类与分子种类都不变,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的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比为 1:1:1:1
6.
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CPU已经应用于包括北斗卫星在内的十几种国家重器中,芯片作为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①2C+SiO2═2CO↑+Si(粗硅) ②Si+2Cl2SiC14(液态)③2H2+SiCl44HCl+Si(高纯硅)。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①B.①②C.②③D.①③
7.
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质量分数
B.pH
C.硫元素的化合价
D.密度(常温常压)
8.
氮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核外电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9.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小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
10.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CH4燃烧生成CO2和H2O
B.证明稀盐酸与
NaOH反应
C.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的含量




 
A. A B. B C. C D. D
11.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过程示意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
A.反应I中CO2发生了氧化反应
B.X是一种单质,该物质是氢气
C.在一定条件下,I中反应生成的另外一种物质为水
D.该成果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减缓温室效应、缓解能源危机等
12.
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反应时均具有还原性
B.HCl和NaOH 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浓H2SO4、NaOH固体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13.
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a表示
B.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C.只有②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
14.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氯化钾、小苏打都属于盐B.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作干燥剂
C.试管、烧杯、蒸发皿都可以直接加热D.钙、锌、碘元素都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15.
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AgNO3、NaClB.MgCl2、CuSO4
C.NH4Cl、KOHD.ZnSO4、KNO3

5.填空题(共2题)

16.
2018年12月28日成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使雅安人民出行更加便捷。
(1)钒钢用于制造高铁的铁轨,钒钢属于_______(填“天然”、“合成”或“金属”)材料。
(2)列车的车体建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铝合金。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_______。
(3)以煤炭燃烧为动力的乐山嘉阳小火车是目前仍在运行的蒸汽机车之一,被称为“工业文明的活化石”。从化学角度分析蒸汽机车被电力机车淘汰的原因_______(任举一点)。
(4)列车车厢是密闭的空间,提供清洁空气、保持车厢卫生非常重要。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剂含有过氧化钠(Na2O2),它可以使车厢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17.
生活和生产中会用到很多化学知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18年9月雅安市展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以下物质应放置于贴有可循环利用垃圾标志垃圾桶内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废电池   B旧报纸   C空易拉罐   D过期药品   E塑料矿泉水瓶
(2)生活中可用_______(填一种调味品)除水垢;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作用;“炉灶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该清洁剂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原因是_______。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和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和铝粉)不能混合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种花卉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6%的KNO3。KNO3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若用30%的KNO3溶液稀释成500g这种营养液需加水_______g?
(4)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钡(BaCO3))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取化工原料硫酸钡(BaSO4)。主要流程如下:

粉碎钡渣的目的是_______。反应釜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实验题(共2题)

18.
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步骤:
I.通入N2,将 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 处白磷均不燃烧
II.通入空气,a 处白磷不燃烧,b 处白磷燃烧。
知识卡片: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P2O5能与水反应。
① 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
②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  步骤II中,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用W玻璃管进行CO还原Fe2O3实验。

装置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d处现象_______。
(3)如图所示,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
B  若m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C  若m处粉末是硫粉,n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  若m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19.
某实验小组对铜丝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
知识卡片:
a.铜跟稀硝酸在室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u+8HNO3=3Cu(NO3)2+2NO↑+4H2O
b.NO气体无色,难溶于水,很容易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2气体,NO2容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1)用如图装置制取NO气体,

稀硝酸应该装入_______中,当反应开始时,圆底烧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溶液变为蓝色。
(2)下列哪些装置不宜用于实验室制NO气体_______(填装置序号)。
  

 A B C     D

(3)收集NO可以选择下列哪些装置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