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温控保鲜”和“气调保鲜”是两类食品保鲜技术。它们通过降低温度和改变气体成分,达到抑制被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

(1)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利用干冰的性质是_____。
(2)“气调保鲜”中可使用CO2来抑制细菌。CO2进入细菌细胞液后能产生酸性物质,抑制细菌生长。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酸性物质的产生:_____。
(3)冰箱中常用如图所示的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分离后,通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_____(填“富氮空气”或“富氧空气”)。

(1)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利用干冰的性质是_____。
(2)“气调保鲜”中可使用CO2来抑制细菌。CO2进入细菌细胞液后能产生酸性物质,抑制细菌生长。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酸性物质的产生:_____。
(3)冰箱中常用如图所示的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分离后,通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_____(填“富氮空气”或“富氧空气”)。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7分)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1)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 写出检验G中气体的方法 。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
③若观察到 ,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氢钠 猜想3:是碳酸钠
你认为猜想 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排除错误猜想后,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
(反思与评价)
①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他的理由是 。
②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供资料)①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1)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 写出检验G中气体的方法 。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
③若观察到 ,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氢钠 猜想3:是碳酸钠
你认为猜想 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排除错误猜想后,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反思与评价)
①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他的理由是 。
②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单选题- (共12题)
3.
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
4.
用于制作航天飞船的合金材料中含有金属钼,如图是钼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B.钼元素的原子易得电子 |
C.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 D.钼原子形成离子符号为![]() |
5.
类推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B.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酸 |
C.只含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只含一种分子 |
D.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
6.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 |
B.液氧做火箭升空原料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
C.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
7.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
B.2Fe:表示2个铁原子 |
C.![]() |
D.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8.
下列是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肯定有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B.在空气中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产生白雾 |
C.铁丝插入硫酸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
D.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其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
9.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


A.硝酸铵和水 |
B.大理石和稀盐酸 |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
D.浓硫酸和水 |
10.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
A | Fe2(SO4)3 | CuSO4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B | CO2 | CO | 将气体点燃 |
C | CaCl2 | HCl |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
D | CaO | CaCO3 | 加足量的水、过滤、干燥 |
A.A | B.B | C.C | D.D |
12.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 B.X、Z、Y |
C.Y、Z、X | D.Z、Y、X |
4.填空题- (共5题)
15.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上述图中,发生变化Ⅰ过程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填粒子符号),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是______,从微观角度看,变化Ⅱ过程中______一定发生改变。

上述图中,发生变化Ⅰ过程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填粒子符号),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是______,从微观角度看,变化Ⅱ过程中______一定发生改变。
16.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酒精、汽油、水中,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
(2)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黄铜 b 不锈钢 c 铁矿石 d 金刚石
(3)现在很多炊具是不锈钢制品,利用了不锈钢具有的性质是:光泽度好、导热性好、硬度大、______等。
(4)有些小食品用生石灰作干燥剂,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一些月饼包装袋内常用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腐败变质,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
(5)在野炊时,将柴草架空会燃烧的更旺,其原理是______,野炊结束后,要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主要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6)乙醇汽油既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又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乙醇汽油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______能→机械能。
(1)在酒精、汽油、水中,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
(2)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黄铜 b 不锈钢 c 铁矿石 d 金刚石
(3)现在很多炊具是不锈钢制品,利用了不锈钢具有的性质是:光泽度好、导热性好、硬度大、______等。
(4)有些小食品用生石灰作干燥剂,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一些月饼包装袋内常用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腐败变质,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
(5)在野炊时,将柴草架空会燃烧的更旺,其原理是______,野炊结束后,要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主要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6)乙醇汽油既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又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乙醇汽油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______能→机械能。
17.
常见的锅有陶瓷锅、铁锅、铜锅等。
(1)与陶瓷锅相比,用铜锅加热更快,利用的金属性质是_______。
(2)铁锅清洗后如未擦干,容易产生红色铁锈,该过程中发生了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铜锅加热后,锅底容易产生一层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用钢丝球清洗铜锅时,用力过大容易在铜锅上产生划痕。说明钢的硬度比铜___(填“大”或“小”)。
(1)与陶瓷锅相比,用铜锅加热更快,利用的金属性质是_______。
(2)铁锅清洗后如未擦干,容易产生红色铁锈,该过程中发生了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铜锅加热后,锅底容易产生一层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用钢丝球清洗铜锅时,用力过大容易在铜锅上产生划痕。说明钢的硬度比铜___(填“大”或“小”)。
18.
依据下列“水”的变化,回答:
(1)A-D四种变化中,能够证明水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C中所示装置可达到的目的有______(填序号)。
A 除去泥沙 B 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 除去臭味 D 使海水变为淡水
(3)D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形成淡水,而海水中的其它物质不能通过渗透膜。加压后,装置右侧海水增加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溶质质量分数 B 溶剂质量 C 溶液质量 D 溶质质量
![]() | ![]() | ![]() | ![]() | |
|
(1)A-D四种变化中,能够证明水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C中所示装置可达到的目的有______(填序号)。
A 除去泥沙 B 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 除去臭味 D 使海水变为淡水
(3)D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形成淡水,而海水中的其它物质不能通过渗透膜。加压后,装置右侧海水增加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溶质质量分数 B 溶剂质量 C 溶液质量 D 溶质质量
19.
硝酸钾(KNO3)属于化肥中的______,(填“氮肥”、”钾肥”、“复合肥”); 硝酸钾中钾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某温度下KNO3溶解度为25g,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实验题- (共3题)
20.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示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填装置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如图所示的F装置和G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4)若将装置A和D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中装置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1)图中标示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填装置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如图所示的F装置和G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4)若将装置A和D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中装置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21.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填编号),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填编号)。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
(4)请写出反应后溶液变为黄色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填编号),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填编号)。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
(4)请写出反应后溶液变为黄色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22.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图1是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2)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称取氯化钠质量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4)同学们量取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mL.(取整数)。所取的水的体积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若其他的操作都正确,则结果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不变”)。

(1)图1是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2)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称取氯化钠质量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4)同学们量取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mL.(取整数)。所取的水的体积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若其他的操作都正确,则结果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不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