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填充题- (共1题)
1.
已知:2Al+Fe2O3
2Fe+Al2O3;2Na+2H2O=2NaOH+H2↑。下表各选项中不能里用置换反应通过X得到Y的一组物质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A | B | C | D |
X | Fe | Fe2O3 | Na | Zn |
Y | FeCl3 | Al2O3 | NaOH | ZnCl2 |
A. A B. B C. C D. D
2.计算题- (共1题)
2.
镁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中大显身手,小亮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他将25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于盛有70g水的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63.6g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图像如下),过滤,称量滤液质量为147g,求:

(1)图像中m=_____g。
(2)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1)图像中m=_____g。
(2)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展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Ⅰ)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1)小明取一定量的稀盐酸,测得其pH=2,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测得混合溶液的pH=3,于是得出“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发生了中和反应”的结论。
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___,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能证明二者发生了中和反应,理由是___。
(实验2)小刚取稀盐酸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溶液X,再加入适量铁粉,观察到___,证明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提出问题Ⅱ)溶液X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CaCl2和Ca(OH)2;猜想三:CaCl2和HCl
小组同学为验证猜想二,进行了如下实验(查阅资料显示CaCl2溶液显中性)
小明认为实验4中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猜想二成立,理由是____。
请你另选一种试剂,设计合理的方案,当观察到与实验4相同的现象时,证明猜想二成立。你的实验原理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Ⅰ)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1)小明取一定量的稀盐酸,测得其pH=2,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后,测得混合溶液的pH=3,于是得出“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发生了中和反应”的结论。
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___,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能证明二者发生了中和反应,理由是___。
(实验2)小刚取稀盐酸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溶液X,再加入适量铁粉,观察到___,证明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提出问题Ⅱ)溶液X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CaCl2和Ca(OH)2;猜想三:CaCl2和HCl
小组同学为验证猜想二,进行了如下实验(查阅资料显示CaCl2溶液显中性)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3 | 取适量溶液X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___ | 猜想二成立 |
实验4 | 取适量溶液X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二成立 |
小明认为实验4中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猜想二成立,理由是____。
请你另选一种试剂,设计合理的方案,当观察到与实验4相同的现象时,证明猜想二成立。你的实验原理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单选题- (共15题)
5.
“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产生了新的分子和原子 |
B.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6.
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氢气点燃前需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 |
B.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D.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 |
7.
化学为现代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实践。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主角”白血病治疗药物伊马替尼是化工合成的产物,其化学式为C29H31N70.关于伊马替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伊马替尼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B.伊马替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C.伊马替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0 |
D.1个伊马替尼分子由29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和70个氮原子构成 |
8.
铷原子钟是一种计时装置,精度可达每2000万年误差1秒,广泛用于全球导航系统上。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m=37,铷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
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
C.铷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
D.氢氧化铷的化学式为RbOH |
10.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
12.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表示将一定量的![]() ![]() |
B.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
C.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粒和铁钉![]() |
D.表示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 |
13.
向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则下列关于滤渣和滤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Cu | B.滤渣中可能有单质铁 |
C.滤渣中一定无Zn | D.滤液颜色可能是无色的 |
14.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 | 加适量CuO,充分反应 |
B | 除去氧气中的少量氢气 | 把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
C | 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 | 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 |
D | 鉴别NaOH、NaCl、NH4NO3、CuSO4四种固体 | 分别加入适量水,观察 |
A.A | B.B | C.C | D.D |
15.
下列关于水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饱和石灰水中继续加入生石灰,溶液的质量不变 |
B.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
C.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一般都含有杂质 |
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
16.
我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离不开化学工业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衣,服装面料中,常含有多种化学合成纤维 |
B.食,粮食生产中,应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
C.住,建筑工业中,常采用钢筋水泥等天然材料 |
D.行,汽车飞机中,多使用从石油中分离出的燃料 |
5.填空题- (共4题)
20.
化学源自于生活,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中的铁锅清洗后一般要擦干放置,可减少____对铁锈蚀的影响。
(2)家用净水器中,常用____的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用铝制水壶在煤气灶或煤炉上烧水是利用了铝___的性。
(4)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作用。
(1)厨房中的铁锅清洗后一般要擦干放置,可减少____对铁锈蚀的影响。
(2)家用净水器中,常用____的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用铝制水壶在煤气灶或煤炉上烧水是利用了铝___的性。
(4)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作用。
21.
(l)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
(2)将t3℃时甲、乙、两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3)t3℃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____g。
(4)除去甲固体中混有的少量乙,提纯方法是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2)将t3℃时甲、乙、两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3)t3℃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____g。
(4)除去甲固体中混有的少量乙,提纯方法是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22.
2014年8月19日,安徽淮南某煤矿发生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是煤矿矿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它已成为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
(1)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填序号,下同)。
A 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 B 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
C 矿井内要加强通风 D 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3)救援过程中,打通“生命之孔”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含有下列成分的营养液,该营养液中的主要供能物质是___。
A 水 B 葡萄糖 C 维生素 D 氯化钠
(1)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填序号,下同)。
A 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 B 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
C 矿井内要加强通风 D 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3)救援过程中,打通“生命之孔”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含有下列成分的营养液,该营养液中的主要供能物质是___。
A 水 B 葡萄糖 C 维生素 D 氯化钠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