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MgSO4和FeCl3,技术人员逐渐加入NaOH溶液调节废水的pH,先后分离出两种沉淀,并通过系列处理得到有价值的产品。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固体B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则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溶液a除了可能含有NaOH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固体B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则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溶液a除了可能含有NaOH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取贝壳样品12g装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实验完成后烧杯中物质一共107.6克。试计算:
(1)生成气体____________克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1)生成气体____________克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1)实验一:小雨设计了如左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并得到广口瓶中的溶液X。
(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过量_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X中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感悟)(5)实验从CO2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温度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1)实验一:小雨设计了如左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并得到广口瓶中的溶液X。
(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过量_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X中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感悟)(5)实验从CO2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温度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4.推断题- (共1题)
4.
已知A~H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B俗称烧碱,C为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C和E所属类别相同,固态D可用于人工降雨,F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H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H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2题)
7.
生日蛋糕是当代少年儿童生日时爱吃的食物,生日蛋糕中的奶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B.反式脂肪酸不是有机物 |
C.反式脂肪酸由54个原子构成 |
D.反式脂昉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1 |
8.
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活性炭制品清除异味 |
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
C.用含有适量氢氧化钠的清洁剂去除炉具上的油污 |
D.用燃烧法鉴别羊毛制品和化纤制品 |
10.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可以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
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
11.
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后只有丙金属表面有气体产生;再将乙金属放入甲金属的盐溶液中,乙金属表面有甲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乙>甲>丙 | B.丙>乙>甲 | C.乙>丙>甲 | D.甲>乙>丙 |
14.
下列化学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黑色粉末变成了红色 |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
16.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A. 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A. 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6.多选题- (共1题)
17.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所用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KCl | CaCl2 | Na2CO3溶液、盐酸 | 过滤 |
B. | CH3CH2OH | CH3COOH | CaO | 蒸馏 |
C. | NaCl | NH4Cl | NaOH | 蒸干 |
D. | N2 | O2 | 铜网 | 加热 |
A.A B.B C.C D.D
7.填空题- (共4题)
19.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
(1)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是取地下水,可用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2)净化地下水可用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起________作用.
(1)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是取地下水,可用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2)净化地下水可用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起________作用.
2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请写出P点代表的意义____________
(2)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写一条)
(3)t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1)请写出P点代表的意义____________
(2)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写一条)
(3)t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