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化学常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认识物质。
(1)以下是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的三个环节。(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c、d是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环节I的转化中,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_____。
②试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c和d不是相同物质,原因是_____。
③“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请你写出一点该成果的现实意义_____。
(2)碳酸钙与氧化钙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16g,经过高温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成氢氧化钙。
①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g。
(1)以下是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的三个环节。(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c、d是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环节I的转化中,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_____。
②试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c和d不是相同物质,原因是_____。
③“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请你写出一点该成果的现实意义_____。
(2)碳酸钙与氧化钙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16g,经过高温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成氢氧化钙。
①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g。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些酸和碱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它们发生了中和反应进行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方案一:甲同学按图一进行实验。
(1)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方案二:乙同学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用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曲线如图二。
(2)0﹣40s时,溶液pH变大非常缓慢,其后急剧变大。开始时溶液pH变大非常缓慢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请你根据图二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
方案三:丙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三所示的实验。

(4)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
(5)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
(6)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
拓展探究:证明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请你和小组同学用其他方案继续进行探究:
(7)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则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8)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盐酸与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至蓝色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耗硫酸铜溶液5mL,此时还必须做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个对比实验是(简述操作方法及结论):_____。
方案一:甲同学按图一进行实验。
(1)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方案二:乙同学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用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曲线如图二。
(2)0﹣40s时,溶液pH变大非常缓慢,其后急剧变大。开始时溶液pH变大非常缓慢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请你根据图二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
方案三:丙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三所示的实验。

(4)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
(5)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
(6)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
拓展探究:证明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请你和小组同学用其他方案继续进行探究:
(7)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则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8)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盐酸与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至蓝色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耗硫酸铜溶液5mL,此时还必须做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个对比实验是(简述操作方法及结论):_____。
3.单选题- (共13题)
6.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一一碳原子结构不同 |
B.蔗糖溶液不能导电一一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 |
C.一滴水中约有1.7×1021个分子一一分子间有间隔 |
D.闻到花香一一分子体积小、质量小 |
8.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硬度较大时可加入肥皂水降低水的硬度 |
B.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1:2 |
C.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 |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
9.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 |
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mL蒸馏水 |
C.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
D.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用水清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
13.
下列有关农药和化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赤潮”、“水华”是由于水中氮、磷元素含量太少造成的 |
B.农药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因此一定要杜绝施用农药 |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失去肥效 |
D.化肥能增产,所以要长期大量施用氮、磷、钾化肥 |
15.
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 |
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 |
C.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 |
D.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 |
4.填空题- (共2题)
16.
物质的溶解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表一:常温下,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表二:常温下,一些物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1)表一、表二数据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受到_____等因素的影响。
(2)常温下,40g水中加入2gBa(NO3)2固体,充分溶解,得到溶液质量为_____g。
(3)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请回答
①表一中物质在水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表二中物质在乙醇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从微观的角度看,溶液中减少的微粒是_____(写微粒符号)。
表一:常温下,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 Ba(NO3)2 | BaCl2 | AgCl | AgNO3 |
水 | 9.2g | 33.3g | 0.00015g | 170.0g |
表二:常温下,一些物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 Ba(NO3)2 | BaCl2 | NaOH | NaCl | Ca(NO3)2 | CaCl2 |
乙醇 | 0.002g | 4.1g | 14.7g | 0.07g | 33.9g | 20.5g |
(1)表一、表二数据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受到_____等因素的影响。
(2)常温下,40g水中加入2gBa(NO3)2固体,充分溶解,得到溶液质量为_____g。
(3)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请回答
①表一中物质在水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表二中物质在乙醇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从微观的角度看,溶液中减少的微粒是_____(写微粒符号)。
17.
如表是四种糖的信息,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核糖由_____元素组成。
(2)蔗糖属于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3)10g葡萄糖能提供15.6kJ热量,某同学一天吃了200g葡萄,他吸收的热量为_____kJ
(4)自然界中,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检验米饭中含有淀粉的方法为_____。
名称 | 核糖 | 葡萄糖 | 蔗糖 | 淀粉 |
化学式 | C5H10O5 | C6H12O6 | C12H22O11 | (C6H10O5)n |
分布举例 | 骨细胞 | 葡萄 | 甘蔗 | 米饭 |
最大含量 (每100克) | 含核糖1.5g | 含葡萄糖30g | 含蔗糖17g | 含淀粉77.6g |
(1)核糖由_____元素组成。
(2)蔗糖属于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3)10g葡萄糖能提供15.6kJ热量,某同学一天吃了200g葡萄,他吸收的热量为_____kJ
(4)自然界中,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检验米饭中含有淀粉的方法为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18.
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验满方法为_____。
(3)制取气体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
(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制备和收集比较纯净的氢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5)实验室用H2O2和MnO2制取氧气,原理为2H2O2
2H2O+O2↑.请计算:
①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②若收集0.5L氧气(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1),其质量是_____g。
③制取上述氧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溶液_____g(精确到0.1g)。

(1)仪器a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验满方法为_____。
(3)制取气体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
(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制备和收集比较纯净的氢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
(5)实验室用H2O2和MnO2制取氧气,原理为2H2O2

①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②若收集0.5L氧气(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1),其质量是_____g。
③制取上述氧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溶液_____g(精确到0.1g)。
19.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人们常从矿石中获取金属。
(1)金属铜常用作导线是利用它的_____。
(2)将一片铝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铝箔不燃烧,熔化后也不滴落,外面立即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是_____。有同学用细针去刺破这层薄膜,里面的液态铝依然没有流出来,原因是_____。
(3)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_____,铁也能在空气中生锈,写出一种防止铁栏杆生锈的方法_____。
(4)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A装置中赤铁矿样品(主要成分Fe2O3,杂质不参加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_____。
a.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
b.该实验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c.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氧化碳至A装置冷却
d.可以利用B装置增加的质量计算赤铁矿样品的纯度
e.实验现象为A中固体变成黑色,B中两个导管口都有气泡产生
(5)碳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的规律与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规律相似。碳在高温下,能将比较活泼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但非常活泼金属形成的氧化物不能与碳发生反应。如碳在高温下,能置换出氧化铁中的铁,但与氧化铝不反应。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_____。
A 碳与氧化铜 B 锌与硫酸钡 C 碳与氧化钙 D 镁与氯化亚铁
(1)金属铜常用作导线是利用它的_____。
(2)将一片铝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铝箔不燃烧,熔化后也不滴落,外面立即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是_____。有同学用细针去刺破这层薄膜,里面的液态铝依然没有流出来,原因是_____。
(3)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_____,铁也能在空气中生锈,写出一种防止铁栏杆生锈的方法_____。
(4)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A装置中赤铁矿样品(主要成分Fe2O3,杂质不参加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_____。
a.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
b.该实验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c.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氧化碳至A装置冷却
d.可以利用B装置增加的质量计算赤铁矿样品的纯度
e.实验现象为A中固体变成黑色,B中两个导管口都有气泡产生
(5)碳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的规律与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规律相似。碳在高温下,能将比较活泼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但非常活泼金属形成的氧化物不能与碳发生反应。如碳在高温下,能置换出氧化铁中的铁,但与氧化铝不反应。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_____。
A 碳与氧化铜 B 锌与硫酸钡 C 碳与氧化钙 D 镁与氯化亚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