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如图是一个“珠漏”,A首先漏下,A﹣F分别代表6种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氧气、木炭、碳的某种氧化物、铁、四氧化三铁、硝酸铜。

珠子漏下的规则:①相对分子质量第二大的第一个漏下;
②先漏下的珠子带动下一颗相互间能反应的珠子漏下,从而实现按A﹣B﹣C﹣D﹣E﹣F的顺序漏下。
(1)上述“碳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
(2)A与B反应的现象是____。
(3)物质C的用途是____。
(4)E与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珠子漏下的规则:①相对分子质量第二大的第一个漏下;
②先漏下的珠子带动下一颗相互间能反应的珠子漏下,从而实现按A﹣B﹣C﹣D﹣E﹣F的顺序漏下。
(1)上述“碳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
(2)A与B反应的现象是____。
(3)物质C的用途是____。
(4)E与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胃药“碳酸氢钠片”进行了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Ⅰ.取一片胃药研碎,加水完全溶解得100g溶液;
Ⅱ.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0.365%的稀盐酸模拟胃酸;
Ⅲ.取上述20g碳酸氢钠溶液加入锥形瓶,再逐滴滴加稀盐酸,
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得溶液pH变化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属于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当滴入稀盐酸质量为5g,混合溶液呈___(填“酸”“碱”或“中”)性。当滴入稀盐酸质量为15g,混合溶液中溶质有____。
(2)用7.3%的稀盐酸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0.365%的稀盐酸,需要量取___mL蒸馏水。
(3)步骤Ⅲ中向锥形瓶中滴入10g溶质质量分数0.365%稀盐酸时,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胃药中其它成份不参加反应)。请依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多少? ___
Ⅰ.取一片胃药研碎,加水完全溶解得100g溶液;
Ⅱ.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0.365%的稀盐酸模拟胃酸;
Ⅲ.取上述20g碳酸氢钠溶液加入锥形瓶,再逐滴滴加稀盐酸,
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得溶液pH变化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属于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当滴入稀盐酸质量为5g,混合溶液呈___(填“酸”“碱”或“中”)性。当滴入稀盐酸质量为15g,混合溶液中溶质有____。
(2)用7.3%的稀盐酸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0.365%的稀盐酸,需要量取___mL蒸馏水。
(3)步骤Ⅲ中向锥形瓶中滴入10g溶质质量分数0.365%稀盐酸时,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胃药中其它成份不参加反应)。请依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多少? 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两组同学都完成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但观察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实验一)
(1)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
(提出问题)乙组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Ⅰ.碱式硫酸铜是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稀酸溶液。
Ⅱ.碱式硫酸铜的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Cu2(OH)2SO4表示。
(猜想与假设)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实验二)见图
(解释与结论)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2)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
(3)步骤④中的稀盐酸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稀硫酸代替。
(4)步骤⑤中滴加的试剂X是____。
(反思与评价)
(5)甲组同学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列实验:
①过滤,取蓝色沉淀于试管中;
②滴加____,沉淀颜色变为蓝绿色;
③重复实验二中的步骤①~⑤。
经实验验证,氢氧化铜也可以转化为碱式硫酸铜。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6)乙组同学认为在自己组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滴加___,可以将碱式硫酸铜转变为氢氧化铜。通过实验,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
(7)为了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____。
(实验一)
实验组 | 甲组 | 乙组 |
实验操作 | ![]() | ![]() |
实验现象 | 产生蓝色沉淀 | 产生蓝绿色沉淀 |
(1)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
(提出问题)乙组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Ⅰ.碱式硫酸铜是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稀酸溶液。
Ⅱ.碱式硫酸铜的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Cu2(OH)2SO4表示。
(猜想与假设)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实验二)见图
实验步骤 | 主要实验操作 | 现象及结论 |
① | 取乙组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 | 得到蓝绿色沉淀 |
② | 取蓝绿色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多次 | 无明显现象 |
③ | 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无沉淀产生 |
④ | 取洗涤后的蓝绿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沉淀全部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 |
⑤ | 取少量蓝绿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试剂X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
(解释与结论)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2)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
(3)步骤④中的稀盐酸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稀硫酸代替。
(4)步骤⑤中滴加的试剂X是____。
(反思与评价)
(5)甲组同学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列实验:
①过滤,取蓝色沉淀于试管中;
②滴加____,沉淀颜色变为蓝绿色;
③重复实验二中的步骤①~⑤。
经实验验证,氢氧化铜也可以转化为碱式硫酸铜。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6)乙组同学认为在自己组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滴加___,可以将碱式硫酸铜转变为氢氧化铜。通过实验,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
(7)为了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____。
4.单选题- (共13题)
5.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
B.守恒观:16g硫与3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8g二氧化硫 |
C.转化观: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制容器盛装波尔多液时会被腐蚀 | B.加入二氧化锰能使氯酸钾分解出更多氧气 |
C.水烧开后易把水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 D.油脂和淀粉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和性质也相同 |
7.
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图是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 B.反应I是化合反应,反应II是置换反应 |
C.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所得粗硅不需要用水洗涤 | D.反应II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主要目的是防止硅被氧化 |
8.
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在装水的烧杯中能够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其反应是:2K+2H2O═2X+H2↑( )
A.X是一种氧化物 |
B.X中只含K、O元素 |
C.发生爆炸是氢气燃烧引起的 |
D.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 |
9.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SO42−、Cl− | B.Na+、H+、NO3−、HCO3− |
C.NH4+、K+、OH−、SO42− | D.Ag+、Mg2+、NO3−、 Cl− |
13.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配制20%的Ca(OH)2溶液 |
B.用乙装置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C.用丙装置验证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
D.用丁装置验证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 |
14.
下表中所选药品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选药品或方法 |
A | 鉴别氧化钙和碳酸钙 | 分别加入少量水,观察是否有白色固体 |
B | 除去MgSO4溶液中少量的硫酸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镁,过滤 |
C | 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 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
D | 除去NH3中少量的水蒸气 | 通过足量浓硫酸,收集 |
A.A | B.B | C.C | D.D |
16.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冬天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门窗紧闭 | B.厨房中燃气泄漏时,迅速打开排气扇 |
C.儿童和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钙 |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2)代替食盐烹调 |
5.多选题- (共1题)
17.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
B.在密闭容器中,甲烷完全燃烧![]() |
C.在一定量FeCl3和H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
D.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
6.填空题- (共1题)
18.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不含金属元素的盐___;②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___;
③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分子是___。
(2)图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___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②“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③20℃时,如要提纯5g粗盐(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____(填“10mL”、“25mL”或“50mL”)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
④在t℃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填序号)。

A 甲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钠
B 乙中的上层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t可能为24
D 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①不含金属元素的盐___;②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___;
③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分子是___。
(2)图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___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②“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③20℃时,如要提纯5g粗盐(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____(填“10mL”、“25mL”或“50mL”)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
④在t℃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填序号)。

A 甲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钠
B 乙中的上层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t可能为24
D 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实验题- (共1题)
19.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
(2)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O2,应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是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反应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3)组装 A 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______(填“前”或“后”)放置,该装置一般用于____固体(填“药品名称”)制氧气时使用,试管口的棉花团作用是___。写出用一种白色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如果用大理石和浓盐酸制取CO2,常混有HCl气体,为了得到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连接装置的顺序____,其中除去HCl气体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对于制取CO2后剩下的溶液甲同学进行探究,取少量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无色,甲同学猜想剩余溶液一定是氯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显中性)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_。如果要证明甲的猜想是正确的,可以选择____(填字母)来代替酚酞试液。
A 石蕊试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硫酸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
(2)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O2,应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是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反应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3)组装 A 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______(填“前”或“后”)放置,该装置一般用于____固体(填“药品名称”)制氧气时使用,试管口的棉花团作用是___。写出用一种白色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如果用大理石和浓盐酸制取CO2,常混有HCl气体,为了得到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连接装置的顺序____,其中除去HCl气体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对于制取CO2后剩下的溶液甲同学进行探究,取少量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无色,甲同学猜想剩余溶液一定是氯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显中性)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_。如果要证明甲的猜想是正确的,可以选择____(填字母)来代替酚酞试液。
A 石蕊试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