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体现了化合物F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其中B溶液呈蓝色,F的浓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G是应用最广的金属单质,H是植物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的气体,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E与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与E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E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物质间转化的反应中,不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E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物质间转化的反应中,不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B,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小华同学对方案2进一步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溶液C和溶液D混合,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有沉淀产生时,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气泡冒出时,可通过现象反推出溶液C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明显现象时,混合物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混合物E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时,写出所有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加入的试剂 | 现象 | 结论 |
方案1 | 二氧化碳 | A中出现白色浑浊,B中无明显现象。 | A是_________溶液, B是另一种溶液。 |
方案2 | 碳酸钠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华同学对方案2进一步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溶液C和溶液D混合,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有沉淀产生时,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气泡冒出时,可通过现象反推出溶液C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明显现象时,混合物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混合物E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时,写出所有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6题)
3.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氧原子个数不同 |
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
C.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
4.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 |
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 |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
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6.
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反应完全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可能有FeCl2 |
B.若反应完全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和FeCl2 |
C.若反应完全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则一定有FeCl2 |
D.若反应完全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则可能有FeCl2 |
7.
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
C.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
D.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
8.
某同学将6.5 gMg、Al、Zn、Fe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13.6 g固体,则反应中生成H2的质量为
A.0.1 g | B.0.2 g | C.0.5 g | D.无法确定 |
4.填空题- (共2题)
9.
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简称新国标)中水质检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加入了对用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的规定。
(1)臭氧(O3)在消毒过程中转化为氧气。臭氧转化为氧气属于____________(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
(2)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根离子(ClO-)也有消毒作用。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液态氯气在溶于水时会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也可以做消毒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胺的化学式是NH2Cl,用氯胺消毒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1)臭氧(O3)在消毒过程中转化为氧气。臭氧转化为氧气属于____________(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
(2)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根离子(ClO-)也有消毒作用。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液态氯气在溶于水时会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也可以做消毒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胺的化学式是NH2Cl,用氯胺消毒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10.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西瓜有甜味,主要是因为含有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_;
(2)为了预防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提倡幼儿及青少年适当食用富含_________元素的食物;
(3)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56% 棉44%”,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______;
(4)某市采用LNG(液态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新能源公交车己相继投入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__、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休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1)西瓜有甜味,主要是因为含有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_;
(2)为了预防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提倡幼儿及青少年适当食用富含_________元素的食物;
(3)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56% 棉44%”,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______;
(4)某市采用LNG(液态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新能源公交车己相继投入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__、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休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5.实验题- (共2题)
11.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只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__,放热并生成黑色固体。请写出上图中能生成支持铁丝燃烧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氨气:Ca(OH)2(固)+2NH4Cl(固)
CaCl2+2H2O+2NH3↑,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 (填导管接口的字母代号)。

(1)只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__,放热并生成黑色固体。请写出上图中能生成支持铁丝燃烧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氨气:Ca(OH)2(固)+2NH4Cl(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