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试推断:

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甲的名称为_____,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A→B+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甲的名称为_____,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A→B+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87.4g,烧杯内剩余固体27g。请计算:
(1)4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1)4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3.单选题- (共19题)
3.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D.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5 |
5.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
C.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
D.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
6.
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如果人体缺锶便会出现各种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症状。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上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锶属于金属元素 |
B.锶的原子核内有38个质子 |
C.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
D.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
1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
B.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
C.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 |
D.在t2℃时,把50g甲放入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
11.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3.
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焚烧废旧塑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
B.为了增加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大量使用添加剂 |
C.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
D.将熟石灰和硫酸铵混合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效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
A | NaCl固体 | 泥沙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B | NaOH溶液 | Ca(OH)2 |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
C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加入过量的CaCO3粉末,过滤 |
D | CO | CO2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
A.A | B.B | C.C | D.D |
16.
中国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处理丝绸,该“碱剂”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
A.食醋 | B.烧碱 | C.草木灰 | D.生石灰 |
20.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
B.用水灭火主要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C.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3题)
23.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元素_____;
(2)三个铵根离子_____;
(3)氢气_____;
(4)氯化铁_____;
(5)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1)氦元素_____;
(2)三个铵根离子_____;
(3)氢气_____;
(4)氯化铁_____;
(5)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24.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用Fe、Ag和_____溶液(填序号),可以一次性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①AgNO3溶液 ②CuSO4溶液 ③Al2(SO4)3溶液
(3)某汽修厂清洗汽车零件后的废液中常含有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滤渣中一定没有Fe
B 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Cu(NO3)2
C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D 滤液中一定有Fe(NO3)2,一定没有AgNO3
(4)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图:

请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用Fe、Ag和_____溶液(填序号),可以一次性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①AgNO3溶液 ②CuSO4溶液 ③Al2(SO4)3溶液
(3)某汽修厂清洗汽车零件后的废液中常含有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滤渣中一定没有Fe
B 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Cu(NO3)2
C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D 滤液中一定有Fe(NO3)2,一定没有AgNO3
(4)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图:

请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5.
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天然气②小苏打③钛合金④腈纶⑤氩气⑥氧化钙⑦尿素
(1)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2)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
(3)医疗上用作“人造骨骼”的是_____;
(4)可作糕点发酵粉的是_____;
(5)属于化肥的是_____;
(6)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
(7)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
①天然气②小苏打③钛合金④腈纶⑤氩气⑥氧化钙⑦尿素
(1)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2)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
(3)医疗上用作“人造骨骼”的是_____;
(4)可作糕点发酵粉的是_____;
(5)属于化肥的是_____;
(6)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
(7)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
6.实验题- (共3题)
2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①气体发生装置应选,该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
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放(填“正”或“倒”)在桌上。
(3)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氢气难溶于水,实验室常温下用锌粒和稀硫酸混合制取氢气,则制氢气的气体发生装置应选_____,收集装置应选_____。
(4)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有关的是_____(填序号)。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与氧气是否反应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①气体发生装置应选,该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
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放(填“正”或“倒”)在桌上。
(3)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氢气难溶于水,实验室常温下用锌粒和稀硫酸混合制取氢气,则制氢气的气体发生装置应选_____,收集装置应选_____。
(4)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有关的是_____(填序号)。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与氧气是否反应
27.
目前长江干流60%的水体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黄河干流近40%河段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淮河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1)请说出你在家中节约用水的一项具体行动:_____。
(2)请你说出本地水体被污染的一种原因_____。
(3)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小卵石、石英砂和彭松棉的作用是_____,可以用_____检验水的硬度,若出现_____(填“较多”或“较少”)泡沫则为硬水。
(4)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2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填“1”或“2”),得出水是由_____组成的结论。

(1)请说出你在家中节约用水的一项具体行动:_____。
(2)请你说出本地水体被污染的一种原因_____。
(3)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小卵石、石英砂和彭松棉的作用是_____,可以用_____检验水的硬度,若出现_____(填“较多”或“较少”)泡沫则为硬水。
(4)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2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填“1”或“2”),得出水是由_____组成的结论。
28.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如下图,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探究上述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盐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图示反应最后烧杯中为无色溶液,不能确定稀盐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在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
(3)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盐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

(1)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探究上述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盐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图示反应最后烧杯中为无色溶液,不能确定稀盐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稀盐酸过量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 溶液变红 | 稀盐酸过量 |
在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
(3)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盐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