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资料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3H2O
CO2↑+CO↑+4H2O
(问题讨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_____(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4)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
①加热前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
②停止加热后_____。
(数据分析与计算)
(资料2)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5)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①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②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实验评价)
(6)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资料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3H2O

(问题讨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_____(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4)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
①加热前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
②停止加热后_____。
(数据分析与计算)
(资料2)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铁的氧化物 | FeO | Fe2O3 | Fe3O4 |
铁的质量分数 | 77.8% | 70.0% | 72.4% |
(5)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①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②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实验评价)
(6)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粗盐中除NaCl以外还含有少量杂质MgCl2,为了测定粗盐中MgCl2的质量分数。取固体样品50.0g完全溶解于150.0g水中,并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_____g;
(2)在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_____g;
(2)在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图示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D→E反应的实质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D→E反应的实质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流程题- (共1题)
4.
分子筛(又称为沸石,主要成分为水和硅铝酸钠)可作为催化剂或吸附剂等,以高岭土[主要成分为Al2(Si2O5)(OH)4]、烧碱等为主要原料生产分子筛的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所得烧渣中主要含有两种固体氧化物,分别为SiO2和___(写化学式)。
(2)步骤②加入NaOH溶液前需将烧渣粉碎,其目的是___。
(3)步骤②和③均涉及的操作是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
(4)步骤③发生的反应之一是Na2SiO3溶液和通入的CO2气体反应生成偏硅酸(H2SiO3)沉淀和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

(1)步骤①所得烧渣中主要含有两种固体氧化物,分别为SiO2和___(写化学式)。
(2)步骤②加入NaOH溶液前需将烧渣粉碎,其目的是___。
(3)步骤②和③均涉及的操作是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
(4)步骤③发生的反应之一是Na2SiO3溶液和通入的CO2气体反应生成偏硅酸(H2SiO3)沉淀和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
5.单选题- (共8题)
5.
“冰毒”是毒性极强的毒品之一,其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毒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15:1 |
B.冰毒是一种有机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
C.冰毒中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D.冰毒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8:1 |
6.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 |
B.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2种 |
C.c点溶液的PH=7 |
D.X的值为106 |
7.
在某铁的样品中,可能含有Zn、Mg、Al、Cu等金属杂质中的2种,取5.6g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0g H2,则此铁的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金属杂质是( )
A.Cu和Mg | B.Zn和Al | C.Mg和Al | D.Al和Cu |
9.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
D.该反应体现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
10.
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
B.用等质量的a、b、c 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c溶液 > b溶液 > a溶液 |
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 a = c |
D.将t2℃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a > b |
11.
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 )
| A | B | C | D |
实验要求 | 区分羊毛线 和棉线 | 区分食盐水 和稀盐酸 | 区分硝酸铵 和氧化钙粉末 | 区分氮气 和二氧化碳 |
方案 | 灼烧闻气味 | 滴加酚酞 | 加水 | 澄清石灰水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