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学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74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2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作供氧剂的反应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
ⅱ.2Na2O2+2H2O═4NaOH+O2
ⅲ.NH4C1溶液呈酸性。
Ⅰ.(探究一)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
设计收集生成气体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铁架台未画出)。

(1)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当观察到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检验气体: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收集气体的D中发现木条复燃,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
Ⅱ.(探究二)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假设)对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提出了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钠 猜想3:是碳酸氢钠
请对反应物中有关元素的组成分析,你认为猜想_____是不正确的,你的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排除错误猜想后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溶于蒸馏水中,加入_____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中产生_____。
猜想_____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
(1)若将人呼出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也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答: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若向NH4C1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题(共1题)

2.
某粗盐中除NaCl以外还含有少量杂质MgCl2,为了测定粗盐中MgCl2的质量分数,取固体样品25.0g完全溶解于75.0g水中,并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粗盐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科普阅读题(共1题)

3.
阅读关于《21世纪的能源金属﹣﹣锂(Li)》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锂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较软,密度比所有的油都小,故应存放于液态石蜡中。锂能与稀硫酸迅速反应生成硫酸锂(Li2SO4)和氢气,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并且放出热量。1800年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电池,后来陆续发明了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是21世纪才研制开发的优质能源,是很有前途的动力电池。当前手机中广泛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高能锂电池。用锂电池发电来开动汽车,行车费只有普通汽油发动机车的1/3.锂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不论生产、使用和报废都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
(1)根据短文内容归纳出锂的物理性质_____(写一点)。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锂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
(3)依据短文内容判断:锂着火了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水来灭火;上述金属中Li、Hg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4)手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广泛使用锂电池的优点是_____。

4.流程题(共1题)

4.
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MgSO4和FeCl3,技术人员逐渐加入NaOH溶液调节废水的pH,先后分离出两种沉淀,并通过系列处理得到有价值的产品。

已知:Mg(OH)2、Fe(OH)3均不溶于水,加热会发生分解。分析该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②时,当出现_____现象即可停止加热。
(2)固体A与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固体B加热得到Fe2O3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是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溶液a除了可能含有NaOH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填化学式)。

5.单选题(共10题)

5.
下列叙述中不包括化学变化的是(  )
A.煤气中毒B.植物生长C.酒精挥发D.面包发霉
6.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是(  )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O2占21%
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液态氧可作火箭的助燃剂
7.
下列物质的分类和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分类
化学式
A
纯碱

Na2CO3
B
水银
单质
Ag
C
冰水
混合物
H2O
D
甲烷
有机物
CH4
 
A.AB.BC.CD.D
8.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证明:无色溶液是碱溶液
B
将光亮的Cu丝伸入AgNO3溶液中,Cu丝上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
C
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上产生气泡
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
开启酒瓶,酒香四溢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A.AB.BC.CD.D
9.
双氧水是过氧化氢(H2O2)的无色透明水溶液,广泛应用于工业漂白、外科消毒等领域。下列关于H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
B.1个H2O2分子中含1个氢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34g
D.氢元素与氧元的质量比为1:16
1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肥皂遇到硬水容易起大量泡沫
B.盐酸中加入铁锈后,溶液呈黄色
C.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中放入烘干的木炭不褪色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
1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自行车车架上喷漆防止铁生锈
B.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C.人体缺铁会引起佝偻病
D.将化肥碳铵与草木灰混合施肥
12.
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 X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分别将 t1℃时 X、Y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相同温度时,X 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Y 的溶解度
D.Y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3.
在一次实验中测得部分生活用品的pH值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厕所清洁剂pH=1B.肥皂pH=8
C.食醋pH=3D.炉具清洁剂pH=13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B.铁丝燃烧
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的pH

6.填空题(共2题)

15.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图中②、③、⑤三处元素中,与④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_____(填序号)。
(3)①②④⑤中某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该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由元素①组成的单质与元素③和⑤形成微粒比1:4的化合物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在工业上是重要的半导体非金属单质材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中_____(填名称)是氧化剂。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_____;
(2)一种复合肥料_____;
(3)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_____;
(4)熟石灰_____;
(5)硫酸亚铁是由_____和SO42构成的。

7.实验题(共1题)

17.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回答问题。

(1)图A中铁制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图B干燥O2,气体应从_____(填“b”或“c”)口进入。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图C的操作称量氯化钠时,称量完毕发现砝码生锈严重,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如图D所示,由①处的白磷燃烧,②处的红磷不能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
(5)用图E装置可制造十分有趣的“化学喷泉”现象,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若将烧瓶内的CO2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_____(填序号)仍可产生“喷泉”现象。
A  H2 B  SO2 C  CO D  HC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