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化学兴趣小组对铁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
(1)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①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还需要观察试管_____(选填试管编号),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②试管_____的目的是探究铁在盐溶液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2)小组同学思维拓展: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
(3)将过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①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还需要观察试管_____(选填试管编号),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②试管_____的目的是探究铁在盐溶液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2)小组同学思维拓展: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
(3)将过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某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产生了气泡由此得出了NaOH溶液已变质的结论。并对该变质的NaOH溶液展开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Na OH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NaOH 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CaC1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在上述(实验探究)中,小明提出可以用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进行实验,你认为该方案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在实验室中下列因变质问题也需要密封保存的药品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铁粉
(提出问题)该Na OH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NaOH 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CaC1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_____(填化学式) |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 变为_____色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在上述(实验探究)中,小明提出可以用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进行实验,你认为该方案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在实验室中下列因变质问题也需要密封保存的药品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铁粉
2.推断题- (共1题)
3.
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G物质的化学式_____,X溶液含_____种溶质;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G物质的化学式_____,X溶液含_____种溶质;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用4.9%的稀H2SO4,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欲配制100g4.9%的稀硫酸溶液,需用98%的浓硫酸_____g。
(2)取10gNaOH溶液样品与4.9%的稀硫酸溶液混合,溶液中pH变化如图所示。当加入稀硫酸质量小于20g时,混合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3)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1)欲配制100g4.9%的稀硫酸溶液,需用98%的浓硫酸_____g。
(2)取10gNaOH溶液样品与4.9%的稀硫酸溶液混合,溶液中pH变化如图所示。当加入稀硫酸质量小于20g时,混合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3)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4.单选题- (共15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物质的性质一定相同 |
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一定是酸 |
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粒子的总称 |
D.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仰视读取数据,会导致配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
8.
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贺岁金质纪念币和铜锌合金纪念币以迎接猴年的到来。下列关于该纪念币描述错误的是( )
A.铜锌合金纪念币更耐磨损 |
B.金质纪念币更耐腐蚀 |
C.保存铜锌合金纪念币应远离酸性物质 |
D.两种纪念币都是单质 |
9.
将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加热熔合在一起就能形成合金.根据下列金属的熔点、沸点,其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
| Na | Cu | Al | Fe |
熔点/℃ | 97.81 | 1083 | 660 | 1535 |
沸点/℃ | 882.9 | 2595 | 2467 | 3000 |
A.Cu Na | B.Al Fe | C.Fe Cu | D.Al Na |
1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14.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
C.饱和的食盐水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
D.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
15.
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B.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 |
C.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
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 |
16.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常观察不到明显现象,如图①所示。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会发生反应,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不能是( )


A.Zn粒 | B.Na2CO3溶液 | C.石蕊试液 | D.AgNO3溶液 |
18.
人的体液的pH如果超出正常范围,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或产生疾病。人体内几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如表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体液名称 | 胃液 | 血液 | 唾液 | 胆汁 |
pH | 0.9﹣1.5 | 7.35﹣7.45 | 6.6﹣7.1 | 7.1﹣7.3 |
A.胃液 | B.血液 | C.唾液 | D.胆汁 |
5.填空题- (共1题)
20.
下表是固体A和固体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固体A和固体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把50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g.
(3)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
(4)若B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A,可用下列_____法提纯B(填序号).
①趁热过滤 ②蒸发结晶 ③冷却热饱和溶液.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固体A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固体B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固体A和固体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把50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g.
(3)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
(4)若B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A,可用下列_____法提纯B(填序号).
①趁热过滤 ②蒸发结晶 ③冷却热饱和溶液.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