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官窑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72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2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将4cm光亮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HCl中,产生大量气泡后出现白色固体。
小组同学为探究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在MgCl2溶液中,常温下发生反应:Mg+2H2O═Mg(OH)2↓+H2↑。
(猜想)
Ⅰ.生成的MgCl2过多而析出
Ⅱ.反应后有镁粉剩余Ⅲ.生成了Mg(OH)2沉淀
(实验)相同3次实验,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直至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无___(填现象),分别得到干燥洁净固体mg。
(1)对比实验:将mg固体与mg___,分别加入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观察固体有无明显减少。
结论:假设Ⅰ不成立。
(2)取m g固体,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___现象。
结论:假设Ⅱ也不成立。
(3)取m g固体,全部溶于稀硝酸,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
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了1.16gMg(OH)2沉淀;
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AgNO3溶液,生成了2.87g沉淀。
结论:假设Ⅲ也不成立,若已知白色固体化学式为[Mgx(OH)y___z],则缺少的元素符号为___。
(结论)经计算分析x:z=___,x:y=___。
请写出得到白色固体和H2的化学方程式(已知两者计量数比为1:2):___。

2.计算题(共1题)

2.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25.0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剩余固体质量(g)
21.6
19.2
16.2
16.2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g。
(2)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写出计算过程)

3.推断题(共1题)

3.
图中A、B、C、D、E、F分别是铁、水、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其中A为单质,C和E的物质类别相同。图中用“﹣”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E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C___,E___。
(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F→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
(3)写出A与C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

4.流程题(共1题)

4.
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Cu、Zn及炭黑,现欲回收铜和锌,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产生的废气A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
(2)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任写一个)。操作X的名称是___;其所需玻璃仪器除漏斗、玻璃棒外,还有___。
(4)步骤④中参加反应的物质为ZnSO4和___(填化学式)。
(5)有人认为若步骤①中空气不足量,会导致锌的回收率降低,你认为是否正确?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

5.单选题(共8题)

5.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熔化B.蜡烛燃烧C.黄金铸币D.海水晒盐
6.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7.
实验室常备的氢氧化钠属于危化品,你认为其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是(  )
A.B.
C.D.
8.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食盐水,拧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食盐反应
B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C
50℃时,将19g 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9g
D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A.AB.BC.CD.D
9.
下列有关金属及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B.铝合金比纯铝硬度大,熔点高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我国的矿物储量比较丰富,所以废旧金属直接扔掉,没有必要回收
10.
如表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11.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1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药品B.振荡试管
C.贮存氧气D.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6.多选题(共1题)

13.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少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B.遥控器外壳属于热塑性塑料
C.铁制品在南方地区比在沙漠地区容易生锈
D.蒸馏水无杂质,长期饮用有益于健康

7.填空题(共3题)

14.
重铬酸钾(化学式为K2Cr2O7)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加热条件下重铬酸钾也能分解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Cr2O74K2CrO4+2X+3O2↑.K2Cr2O7属于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其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___,K2Cr2O7分解生成X的化学式为___.
15.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从微观角度看,图中可表示___,的化学式为___。
(2)从宏观的角度看,图示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填字母序号)。
(3)写出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
1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含义是___。
(2)在30℃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___的方法提纯乙。
(4)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___。

8.实验题(共2题)

17.
根据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很多,图示装置C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
(2)你认为装置B与A相比的优点是___。
(3)装置D实验过程中,活塞的移动方向为___,若起始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最后温度降至室温活塞前沿应停在___刻度处。
18.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待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得溶液的pH为2.3
B.将Fe(OH)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C.实验室做氢气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应先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铁加热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8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