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纯碱工业始于18世纪,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有:①NH3+X+H2O= NH4HCO3 ②NH4HCO3+NaCl= NaHCO3↓+NH4Cl; ③2NaHCO3= Na2CO3+H2O+CO2↑。
(1)反应①中的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所得的NH4Cl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_肥。
(3)NH4Cl中N的化合价为_______。
(4)所制得的“碱”的化学名称为______ 。
(1)反应①中的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所得的NH4Cl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_肥。
(3)NH4Cl中N的化合价为_______。
(4)所制得的“碱”的化学名称为______ 。
2.
自然界中无时不在进行着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循环,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
(1)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产生_____,导致全球变暖。
(2)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相对稳定,最重要的反应是______
ACO2+H2O=H2CO3 BCO2+NaOH=Na2CO3+H2O
CCO2+ C
2CO D6CO2 +6H2O
6C6H12O6+6O2
(3)饮用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可通过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则空气中氧分子与氮分子总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
(1)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产生_____,导致全球变暖。
(2)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相对稳定,最重要的反应是______
ACO2+H2O=H2CO3 BCO2+NaOH=Na2CO3+H2O
CCO2+ C


(3)饮用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可通过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则空气中氧分子与氮分子总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3.
工业上以粗盐(含少量MgCl2、CaCl2杂质)为原料,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其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反应方程式为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3)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
(4)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1)步骤①反应方程式为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3)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
(4)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计算题- (共1题)
4.
石灰石是生产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貭量分数,采取方法如下:取12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12g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______?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少______?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30 | 30 | 30 | 3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9 | 6 | 3 | 2 |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12g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______?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少_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是C、CuO的混合物。
(2)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溶液呈_______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①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 ______(写化学式).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 论 |
①有黑色不溶物,溶液呈无色 | 含______ |
②有黑色不溶物,溶液呈蓝色 | 含_________ |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 含_______ |
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是C、CuO的混合物。
(2)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溶液呈_______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①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 ______(写化学式).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单选题- (共12题)
6.
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微观观示意图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和D。

从图中得到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从图中得到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C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 B.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相同 |
C.A与D分子构成相同 | D.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
11.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
D.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氢离子(H+ )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成水分子 |
15.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B和C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D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特及反应条件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的化学式为CuO |
B.C物质的类别是酸 |
C.E![]() ![]() |
D.D![]() |
16.
下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
C. 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 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A. 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
C. 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 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17.
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俗称 | 化学式 | 分类 | 用途 |
A | 水银 | Ag | 单质 | 水银温度计 |
B | 生石灰 | CaO | 氧化物 | 食品干燥剂 |
C | 小苏打 | NaHCO₃ | 碱 | 焙制糕点 |
D | 酒精 | CH4 | 有机物 | 消毒、作燃料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1题)
18.
化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是家庭厨房中的一些物品:
①铁锅 ②塑料盆 ③大米 ④ 鸡蛋 ⑤植物油 ⑥碘盐
(1)主要由合金制成的是_______,主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序号)
(2)鸡蛋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_,食用含碘食盐,其目的是预防_______。
①铁锅 ②塑料盆 ③大米 ④ 鸡蛋 ⑤植物油 ⑥碘盐
(1)主要由合金制成的是_______,主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序号)
(2)鸡蛋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_,食用含碘食盐,其目的是预防_______。
7.实验题- (共3题)
19.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写出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收集一瓶氧气用于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用 _____(填序号)装置。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4)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瓶中应装_______.

(1)写出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收集一瓶氧气用于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用 _____(填序号)装置。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4)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瓶中应装_______.
20.
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检验O2已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B.除去CO中少量的CO2——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C.鉴别H2、CO、CH4三种气体——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颜色 |
D.鉴别NaOH与Na2CO3——溶于水,加入酚酞试液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