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第三中学2019届中考冲刺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60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4

1.推断题(共1题)

1.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氧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_____。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
(3)所加稀硫酸的质量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也被称为“酒精块“或固体燃料块。固体酒精并不是固体状态的酒精而是将酒精、硬脂酸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c.氯化钡、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d.BaCl2+Na2CO3=BaCO3↓+2NaCl  生成的BaCO3为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
(1)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1)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同学们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为蓝色,说明酒精溶液_____(填“显”或“不显”)碱性。
(实验探究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①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同学们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_____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4.单选题(共14题)

4.
5克铁、锌、镁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100g某浓度的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是(  )
A.0.2gB.10.2gC.14.6gD.104.8g
5.
工业上采用电解法制备氯酸钾。电解池中的电解质是氯化钾,电解产生的Cl2与KOH混合,就得到KC1O3溶液,浓缩冷却结晶即可得到氰酸钾晶体。反应原理:
①2KCl+2H2OCl2↑+2KOH+H2
②3Cl2+6KOH=KClO3+5KCH+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7
B.反应①属于复分解反应
C.KClO3属于盐类物质
D.KOH和Cl2是主要的反应原料
6.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C.钢铁生锈D.水变成水蒸气
7.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错误的是(  )
①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③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④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⑤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①③④⑤B.只有①②④⑤C.只有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8.
如图表示物质组成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
C.D.
9.
和县城北20公里覆釜山下有一温泉,名“香淋泉”,也叫“太子汤”.泉水四季常温,可治皮肤病、关节炎等症.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送客避和州》诗中写道:“晓色连古观,春香太子泉”.下列能解释“春香”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C.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0.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实验操作图示




选项
A
B
C
D
 
A.AB.BC.CD.D
12.
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
A.Cu2+B.只有Fe2+C.Fe2+和Fe3+D.Mg2+和Fe2+
13.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
C.   蒸发食盐水D.  稀释浓硫酸
14.
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得到纯净的KNO3溶液
B.向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就可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C.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可以通过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等方法来实现
D.某化肥与碱共热,若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为铵态氮肥
15.
“节能有道,节俭有德”。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
A.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
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等
C.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按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7.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检査气密性
C.滴瓶上的滴管用后不洗直接放回原瓶
D.塞紧橡皮塞

5.多选题(共1题)

18.
“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不会损坏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
B.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C.用霉变花生压榨花生油
D.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

6.填空题(共6题)

19.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水,他利用如图流程来净化水,终制成蒸馏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选填序号).
a 带铁圈的铁架台 b 酒精灯    c 漏斗    d 玻璃棒 e 量筒 f 烧杯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该过程主要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通过操作③_____(填操作③的名称)可以获取纯净的水.
20.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
(3)一个铝离子的符号是_____,若某种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则它的中子数为_____.
(4)上述元素原子的共同点是_____.
21.
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C粒子的符号为_____。
(2)由A元素和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该硒原子的中子数是_____。
22.
回答下列问题:
(1)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是_____。
(3)纯棉毛巾、真丝围巾、羊毛衫、塑料拖鞋等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制品的是_____。
(4)油锅着火了,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做饭时间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_____。
(6)CO2中“2”表示的意义是_____。
23.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作用.
(1)自来水厂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_____、吸附、消毒等,吸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质是_____;在日常生活中鉴别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预防水污染的措施有_____(写一条即可).
(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_____(填“对”或“错”);
②若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_____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
③t2℃用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_____乙(填“>”“<”或“=”);
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物质溶液,以下操作中会导致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
A 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配制好的溶液向细口瓶转移时溅出 C 固体甲中含有杂质.
24.
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硝酸铵、硫酸钾、硝酸铜、氯化钠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现按图所示进行检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请你依据实验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做出分析与判断:

(1)气体B的化学式是
(2)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上述现象判断,该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如果要证明混合物A中确实含有该物质,可用滤液F继续实验.请简要说出继续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现象  

7.实验题(共1题)

25.
活动探究一:如图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实验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装置①可用来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写出一个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欲用装置②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2)图乙中实验①的明显错误是_____;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3)图丙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装置后面气球的作用是_____.
活动探究二:根据下列两组实验回答问题

(1)指出a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_____.
(2)b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⑤→_____→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