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60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4

1.流程题(共1题)

1.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1)该流程中包含的化学变化的方程式为_____。
(2)氧气和臭氧是有相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像这样的物质称为“同素异形体”。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同素异形体:_____(举一个例子即可,填名称)。
(3)将氧气和臭氧分离的操作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
(4)臭氧用于消毒,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 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 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 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D 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华将稀硫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于是按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证明了稀硫酸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小方选取了氢氧化铜和稀硫酸进行实验,直接观察到_____,得出了和小华一致的结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珊珊选取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获得了如图2所示的溶液的pH、温度变化曲线。

①进行实验前,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②根据图象,能证明酸碱中和反应确实发生的依据是_____。
③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4)珊珊从实验室里发现了草酸(H2C2O4)溶液,用它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同时用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草酸是一种有机酸,少量的氢氧化钠与草酸反应生成草酸氢钠(NaHC2O4),过量的氢氧化钠与草酸反应生成草酸钠(Na2C2O4)。
(实验分析)
草酸氢钠溶液显_____(选填“酸”或“碱”)性。
[注意若答对以下题目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在曲线到达a点之前,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_____。曲线ab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
某兴趣小组发现铁钉生锈需要几天的时间,询问老师如何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老师说氯化物可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提出问题)氯化物对铁钉生锈有怎样的影响?
(查阅资料)
ⅰ.NaCl、CaCl2、CuCl2等由氯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的盐属于氯化物。
ⅱ.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CuO。
ⅲ.CuO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H2SO4═CuSO4+H2O。
(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
实验1:探究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
试管
编号




实验




现象
2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7分钟时铁钉表面出现红色,20分钟后试管底部出现红色沉淀
 
(1)对比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2)小组同学认为,试管④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铁锈,也可能是铜。他们认为红色沉淀可能是铜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2:探究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出试管④中的铁钉,过滤剩余物,洗涤滤纸上的物质
固体为红色

将步骤Ⅰ所得红色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红色固体大部分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将步骤Ⅱ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滤纸上的固体后,置于石棉网上充分加热
红色固体变黑

向试管中加入步骤Ⅲ所得黑色固体,再加入足量稀硫酸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3)步骤Ⅱ中所加入的试剂是___。
(4)步骤Ⅲ、Ⅳ的实验目的是___。
(5)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是___。
(反思与评价)
(6)结合实验1、2的结论,对于“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小组同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假设:___。

3.单选题(共6题)

4.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镁离子结构
C.物质的分类
D.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关系模型
5.
酚酞(化学式为C20H14O4)为白色或微带黄色的细小晶体,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实验室通常先将酚酞溶解在酒精里再配制成指示剂。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酚酞由3种元素组成
B.酚酞由38个原子构成
C.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D.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7:32
6.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B.实验2可以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酸
C.实验3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D.实验4呈现出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7.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氢氧化钠加入20克时恰好完全反应
B.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C.温度上升是由于中和反应放热,温度下降是因为增加液体降温
D.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8.
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下列食物富含糖类的是(  )
A.植物油B.馒头
C.牛肉片D.西红柿
9.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闻药品气味B.取适量液体
C.取液体时挤入空气D.两人合作滴加液体

4.填空题(共1题)

10.
2018年12月8日,长征三号火箭(如图)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1)火箭整流罩用玻璃钢做外壳,玻璃钢属于_____(填序号,A 合金、B 合成材料、C 复合材料),用它做外壳是利用其哪些优良性能_____(答一条即可)。
(2)长征三号的助推器用液氧煤油作推进剂,航天煤油可由优质石油分离而来,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不同进行分离。
(3)我国已具备了建立空间站的能力。空间站里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电解水时,氧气在_____电极的极产生。产生的氢气与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方程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