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9届九年级春季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58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4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转化关系。

(1)若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则单质A为_______或______;
(2)若B为非金属氧化物,则反应③为____________;
(3)若A为一种碱,B为一种盐,则反应①为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新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时,发现有气泡冒出,但一段时间后仍不变浑浊。对此展开了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I.制得气体中无CO2,II、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I.初步实验—实验1
小组同学取等量原试剂瓶中澄清石灰水于试管内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初步结论

试管1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试管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可知猜想I____(填“成
立”或“不成立”)
(2)写出试管②中发生的化学反________
 
II.依据初步结论,深入探究
实验2
实验序号





大理石质量(g)
10
10
10
10
10
盐酸质量分数(%)
37.5
20.3
13.9
10.6
8.5
盐酸体积(mL)
10
10
10
10
10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5mL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


出现浑浊
出现浑浊
出现浑浊
 
实验3: 125 mL集气瓶中充入不同体积CO2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CO2体积(mL)
5
25
50
75
100
125
加入5mL饱和澄清石灰水,震荡5次现象
澄清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震荡30次后的现象
澄清
浑浊
浑浊
浑浊
澄清
澄清
 
(解释与结论)
(3)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
(4)有一定量HCl气体存在时,请解释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由实验3可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碳的量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得出此结论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3.简答题(共1题)

3.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同学们自制汽水过程中,当向加入柠檬酸溶液中加入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的时候,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春秋时期,发明了冶铁技术,其方法是将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与木炭交错堆积,利用自然风力进行燃烧,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将矿石中的Fe2O3还原成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生成物D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D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和一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计算题(共1题)

4.
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标准如下表所示。空气质量标准
标准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单位体积空气中SO2的质量(mg/m3)
0~0.15
0.15~0.50
0.50~0.70
 

为测定某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环保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取1m3的空气,通过盛有足量H2O2溶液的抽气装置,缓慢抽气使二氧化硫能够充分反应生成硫酸。在吸收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相对分子质量为233),经测定,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为1.165mg。
请通过计算,判断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__________。
已知反应:①SO2 + H2O2 = H2SO4
②H2SO4 +BaCl2 = BaSO4↓+ 2HCl。

5.单选题(共12题)

5.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风力发电B.湿衣服晾干C.灯泡发光D.米饭变馊
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O2COB.NaOH+H2SO4═Na2SO4+H2O
C.CaCO3+2HCL═CaCL2+CO2D.C+2CuO2Cu+CO2
7.
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2
2.3
2.0
1.3
反应后的质量/g
2.0
1.5
2.0
X
 
A.丙一定是催化剂
B.X 的值是5.3
C.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4:3
D.丁可能是单质
8.
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镁条能在CO2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 + CO22MgO + 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说明镁着火时不能用CO2扑灭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只生成白色固体D.该反应中CO2能支持燃烧
9.
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e②Fe2+ ③KClO3④ 
A.①和③可表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B.③中的“3”表示氯酸钾中含有3个氧原子
C.②和④表示的粒子均是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0.
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25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非金属单质B.金属单质C.化合物D.混合物
11.
下列关于O2、CO2、SO2三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B.都是含氧化合物
C.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D.都含有氧元素
12.
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10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2一段时间,最终玻璃管中剩余固体8.4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CuO反应,H2是过量的
B.反应生成Cu的质量为8.4g
C.反应生成H2O的质量为1.6g
D.参加反应的CuO占原总质量的80%
13.
工业上利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生产硫酸。同时还能得到一种副产品氧化铁用于炼铁,其反应原理如下:
①4FeS2+11O22Fe2O3+8SO2  ②2SO2+O22SO3
③SO3+H2O=H2SO4  ④ Fe2O3+3CO2Fe+3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④均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
B.只有①②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C.反应②③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①④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14.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B.X、Z、Y
C.Y、Z、XD.Z、Y、X
15.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仍然饱和
D. t1℃时,将5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16.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物质D.倾倒液体物质

6.填空题(共1题)

17.
化学基础与常识
(1)白开水容易解渴,促进新陈代谢,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等功能。白开水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潮汐能 B 太阳能 C 风能 D 石油.
(3)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 )硫化氢(H2S)的回收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含H2S的废气与空气混合,通入 FeCl3、FeCl2、CuCl2 的混合溶液回收硫(S),反应过程如图。

(Ⅰ)过程Ⅰ中 H2S 与 CuCl2 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X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Ⅱ)过程Ⅲ的反应物有__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18.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装置D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