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有含32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____。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镁能与NH4C1溶液反应,不仅生成一种盐,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镁能与NH4C1溶液反应生成何种气体?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生成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1)小华作出上述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进行实验)修正后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NH3和H2或NH3,他们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与结论)
(2)A中观察到______,证明生成气体含有NH3: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①干燥气体;②______:C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呜声,说明生成的气体还含有______。
(实验反思)(3)写出Mg与NH4C1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上述实验中有氨气逸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提出问题)镁能与NH4C1溶液反应生成何种气体?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生成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1)小华作出上述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进行实验)修正后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NH3和H2或NH3,他们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与结论)
(2)A中观察到______,证明生成气体含有NH3: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①干燥气体;②______:C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呜声,说明生成的气体还含有______。
(实验反思)(3)写出Mg与NH4C1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上述实验中有氨气逸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
化学兴趣小组在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探究实验,他们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意外的发现灯芯上的火柴头居然没烧着!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猜想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
猜想3:两者均是影响因素。
(査阅资料)①火柴头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②火柴头在氧气浓度为12.2%的气体中不能燃烧。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温度 (如图1),得到的数据如下:
(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2)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______。
(3)请写出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资料提供物质)______。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小明推测白烟的成分可能是______。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气体,并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下表。
(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______正确。
(5)小红测出的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反思评价)图2是小组同学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那么在______(填“A、B、C、D”)点时火柴头熄灭;请你根据所学推理并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猜想与假设)猜想1: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猜想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
猜想3:两者均是影响因素。
(査阅资料)①火柴头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②火柴头在氧气浓度为12.2%的气体中不能燃烧。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温度 (如图1),得到的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温度/℃ | 236 | 243 | 240 |
(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2)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______。
(3)请写出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资料提供物质)______。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小明推测白烟的成分可能是______。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气体,并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下表。
测量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平均值 |
氧气的浓度/% | 5.93 | 5.29 | 6.53 | 5.92 |
(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______正确。
(5)小红测出的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反思评价)图2是小组同学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那么在______(填“A、B、C、D”)点时火柴头熄灭;请你根据所学推理并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4.
工业上常采用“天然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部分流程如下: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写出实验室中该操作必需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
(2)写出流程中发生苛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工艺中采用石灰乳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是因为______。
(4)生产工艺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5)由天然碱得到碳酸钠溶液时,将天然碱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写出实验室中该操作必需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
(2)写出流程中发生苛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工艺中采用石灰乳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是因为______。
(4)生产工艺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5)由天然碱得到碳酸钠溶液时,将天然碱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4.单选题- (共10题)
6.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7.
科学家最新发现,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
B.W物质由碳和氢两种原子构成 |
C.反应中Y和W的分子个数之比为4:5 |
D.参加反应的Y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的质量 |
9.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某毒品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C13H16ONC1),吸食后使人产生依赖,对大脑造成永久损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B.盐醱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3:16 |
C.盐醱氯胺酮中含有盐酸 | D.一个盐酸氯胺酮分子中含有32个原子 |
10.
下表是某同学在错题本中整理的部分内容,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用语 | B现象描述 |
H--表示一个氢分子 2Fe2+--表示两个铁离子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
C性质与其对应用途 | D事实与解释 |
石墨质软而滑腻--做润滑剂 N2常温下性质稳定--制氮肥、炸药 |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O2和O3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
A.A | B.B | C.C | D.D |
11.
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KNO3或NH4Cl中的一种。

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是![]() |
B.烧杯![]() ![]() |
C.若使烧杯![]() |
D.烧杯![]() ![]() ![]() ![]() |
14.
“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秀美宜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
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C.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
D.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1题)
16.
如图所示是医院常用的药瓶和注射器,请你据图回答:

(1)含有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写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
(2)注射器洗净后可以用于家庭小实验,可以代替______仪器使用。
(3)钢针一般用不锈钢制造,主要是由于其不容易生锈,请你写出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一条即可)______。
(4)铝的金属活性比铁强,请写出铝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含有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写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
(2)注射器洗净后可以用于家庭小实验,可以代替______仪器使用。
(3)钢针一般用不锈钢制造,主要是由于其不容易生锈,请你写出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一条即可)______。
(4)铝的金属活性比铁强,请写出铝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