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58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4

1.推断题(共1题)

1.
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等领域。某化工厂利用优质石灰石(含少量SiO2等不溶于水和稀盐酸的杂质)为原料得到高纯CaCO3.其工艺流程如图:

(1)该流程图中出现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_____(填名称)。
(2)实验室进行操作I的名称是_____,进行该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
(3)请完成“转化”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_____NH3+CO2+_____═CaCO3↓+2NH4Cl
(4)该工艺的副产品NH4Cl的用途有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计算题(共1题)

2.
取15.0g赤铁矿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与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7.0g。求:
(1)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精确到0.01%,写出计算过程)

3.科学探究题(共2题)

3.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农作物栽培等,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CaO2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Ca(OH)2和O2也能与CO2反应得到 CaCO3和O2.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
[提出问题]该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可能是CaO2、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得到浊液,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试剂X,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得到澄清溶液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室温下,取①中上层清液,用试纸测定
溶液的pH
pH约为12
 
[得出结论]
(1)由实验1、2可知,白色固体中肯定有_____;
(2)实验2中所加试剂X可以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稀硝酸 D 水
(3)根据实验3_____(填“能”或者“不能”)判断原固体样品中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
[反思交流]
(4)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
(5)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装置甲进行少量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的实验,实验时加入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迅速密闭装置,开始测氧气浓度。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先变红后慢慢褪色。620秒时,将气球内二氧化锰加入三颈烧瓶中,瓶内氧气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乙。

①AB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
②滴入酚酞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
③写出BC段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
某同学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如图)展开了如下探究。

(1)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的水,目的是_____。
(提出问题)产生的黑色物质只有四氧化三铁吗?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可以被磁铁吸引,且难溶于稀酸。
(2)(猜想)除了有四氧化三铁外,可能还有_____。
(设计实验)补充完成方案②中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取样后,用磁铁吸引
固体全部被吸引

取样后,加入足量稀盐酸
固体物质_____溶解,
有少量气泡产生
 
(结论与解释)(3)该同学根据方案①的现象得出结论:黑色物质全部为四氧化三铁,你认为该结论_____(填“正确”或者“不正确”);写出方案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阅资料)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会自燃。
(4)“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自燃”,你对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

4.单选题(共8题)

5.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C.反应物甲、乙的质量比为8:9
D.生成物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6.
阿司匹林发明距今已有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其化学式为C9H8O4.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21个原子构成
B.燃烧时只能生成CO2和H2O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由三种元素组成
7.
下列食物或饮品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凉拌黄瓜B.榨鲜果汁
C.红烧鲫鱼D.冲泡奶粉
8.
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硒元素被称为“月亮”的元素,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34B.核外电子数为45
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9.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图示正确的是(  )
A.灭火原理
B.不同溶液间关系
C.物质的分类
D.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微观过程
10.
我国主办的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以下做法不能防治空气污染的是(  )
A.扩大绿化面积,美化居民生活环境
B.分类回收垃圾,焚烧不可回收垃圾
C.使用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减少尾气排放,大力发展电动汽车
11.
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小明刷牙时一直将自来水开着
B.妈妈洗涤衣物时选择环保型洗涤剂
C.爸爸把家里的水龙头换成节水型的
D.奶奶用淘米水洗碗、浇花
12.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30℃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一定等于140g
C.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将30℃时a,b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2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填空题(共1题)

13.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跨海大桥,在这些钢结构的外表面还涂上了四氟型氟碳面漆树脂。其中,钢属于_____(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使用钢的优点是_____(写一点即可);在其表面涂上面漆树脂的目的是_____。
(2)海洋是一个“蓝色聚宝盆”,不仅有鱼、虾等海产品;还有丰富的油气、海底矿产、可燃冰等能源资源。
①鱼、虾类等富含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是_____。
②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实验题(共3题)

14.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刚开始时,水槽里导管的位置合理的是_____(填“C”或“D”)。
(3)B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此时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_____(写物质名称)。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_____(写出一种气体的化学式)。
(4)小明发现,他收集的氧气浓度只有88.7%,可能的原因_____。
15.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比较金属锌和铝的活动性

B
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
比较二者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

 
A.AB.BC.CD.D
16.
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连接仪器
C.点燃酒精灯D.倾倒液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