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阅读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行业乱象,所谓的千足金,很多都没达标,而是添加了另一种元素,叫做“铱”。铱在化学元素周期表当中与黄金紧挨着,它的密度与黄金非常地相似,但它的价格是黄金的五到十分之一。有的厂家就把这个铱掺杂到黄金当中,做成首饰来卖给消费者,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厘米3,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常用于制作钢笔笔尖,汽车工业界,铱可用于制作高档次火花塞的放电极,其性能优于铜质火花塞。
铱的物理性质:(1)___;(2)___;(3)___;(4)___;(5)___。
铱的化学性质:___。
铱的用途:(1)___;(2)___。
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行业乱象,所谓的千足金,很多都没达标,而是添加了另一种元素,叫做“铱”。铱在化学元素周期表当中与黄金紧挨着,它的密度与黄金非常地相似,但它的价格是黄金的五到十分之一。有的厂家就把这个铱掺杂到黄金当中,做成首饰来卖给消费者,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厘米3,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常用于制作钢笔笔尖,汽车工业界,铱可用于制作高档次火花塞的放电极,其性能优于铜质火花塞。
铱的物理性质:(1)___;(2)___;(3)___;(4)___;(5)___。
铱的化学性质:___。
铱的用途:(1)___;(2)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小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①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___(填“大”或“小”)。
②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三层。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填字母)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温度最高。

③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___现象,澄清的石灰水___。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
④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实验(二):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小明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刚猜想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小亮猜想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收集证据)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和汽化。二氧化碳是无色的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___的假设;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实际上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___,就可以直接排除该假设的可能性。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小刚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___性,这为___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___的假设,因为___。
实验(一):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①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___(填“大”或“小”)。
②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三层。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填字母)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温度最高。

③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___现象,澄清的石灰水___。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
④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实验(二):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小明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刚猜想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小亮猜想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收集证据)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和汽化。二氧化碳是无色的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___的假设;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实际上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___,就可以直接排除该假设的可能性。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小刚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___性,这为___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___的假设,因为___。
3.单选题- (共19题)
3.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词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8.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0.
对蜡烛燃烧实验,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 )
A.点燃蜡烛时,石蜡先熔化后燃烧 |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最明亮 |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稍有黑烟 |
11.
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少量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
B.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的证据: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
C.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氮气的依据:空气中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
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 |
12.
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
A.猜想或假设 | B.提出问题 | C.制定计划 | D.结论 |
15.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预热.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预热.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 B.②④ | C.②③⑥ | D.③④⑤ |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2g |
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 |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
4.填空题- (共1题)
22.
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写出图1中C、E的名称:C___;E___。
(2)请从如图1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
①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
②夹持镁条燃烧的仪器是___;
③加热时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___;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
⑤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除需量筒外还要用到的仪器是___。
(3)实验室现有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45mL的盐酸,应用___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4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45mL(填“<”、“>”或“=”)。
(4)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图2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填字母)。

(1)写出图1中C、E的名称:C___;E___。
(2)请从如图1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
①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
②夹持镁条燃烧的仪器是___;
③加热时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___;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
⑤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除需量筒外还要用到的仪器是___。
(3)实验室现有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45mL的盐酸,应用___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4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45mL(填“<”、“>”或“=”)。
(4)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图2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填字母)。
5.实验题- (共2题)
23.
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___(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填“低”或“高”)。
(2)然后,由___(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填“低”或“高”)。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___(填“低”或“高”)

(1)首先,由___(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填“低”或“高”)。
(2)然后,由___(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填“低”或“高”)。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___(填“低”或“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