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农场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5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5

1.计算题(共3题)

1.
现有6.5克锌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可生成氢气多少克?____
(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
2.
100g10%硝酸钾溶液,欲使其质量分数变为50%,可增加____克硝酸钾固体?可蒸发掉克水?____(无晶体析出)
3.
把50g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求:
①配制成的10%稀硫酸质量多少?____
②需要加水多少?___

2.简答题(共2题)

4.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
5.
为什么用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6.
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___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充分作用。
___
 
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2)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___。

4.单选题(共16题)

7.
下列物质不是金属材料的是( )
A.铁B.黄铜C.氧化铁D.不锈钢
8.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金属与酸反应而得到的是( )
A.MgSO4B.FeCl3C.AlCl3D.ZnSO4
9.
生铁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
A.铁B.氯化铁C.氯化亚铁D.碳
10.
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是M
D.产生H2的速率N>M
11.
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抗腐蚀性C.导热性D.延展性
12.
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甲能产生气体;将乙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乙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
13.
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5gA物质,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0gB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相比( )
A.A>BB.B>AC.A=BD.无法比较
14.
将某温度下接近氯化钠饱和溶液变成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升高温度B.加水
C.加入KNO3晶体D.加NaCl晶体
15.
下列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中,可以改变固体溶解度的是( )
A.搅拌B.振荡C.粉碎D.加热
16.
下列物质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的是( )
A.食盐B.高锰酸钾C.氢氧化钠D.硝酸铵
17.
一杯食盐溶液,测得其上层密度为x g/cm3,下层密度为y g/cm3,则x与y的关系为( )
A.x=yB.x>yC.x<yD.无法判断
18.
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A.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B.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C.食盐的溶解度变大了
D.食盐的溶解度变小了
19.
某温度时,20g某物质可以配成100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则此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
A.1:4B.l:5C.1:6D.无法确定
20.
下列常见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D.碘酒
21.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22.
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B.
C.D.

5.多选题(共2题)

23.
为了比较Mg、Al、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的方案中可行的是( )
A.把金属Al放入到MgSO4、FeSO4的溶液中
B.把金属Fe放入到MgSO4、Al2(SO4)3溶液中
C.把Mg和Fe分别放入到Al2(SO4)3溶液中
D.把Al和Fe分别放入到MgSO4溶液中
2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将石灰水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A.增加溶剂B.升高温度C.加入溶质D.降低温度

6.填空题(共9题)

25.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过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写出化学式),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
26.
铝制易拉罐不需进行防锈处理的原因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27.
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
(2)稀盐酸中的溶质是___、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___
(3)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溶液里,溶质是___,溶剂是___。
28.
不锈钢属于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___和___直接接触,铁锈的化学式___。
29.
日常生活中实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12H22O11),则:
(1)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C、H、O原子个数比___:
(2)蔗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___:
(3)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
30.
补充金属活动性顺序

_____   _____
31.
自行车的构架如支架、链条、钢圈,分别采取了什么防锈措施___;___;___?(各一点)
32.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1)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2)P点表示的含义___。
(3)t2℃时,在50克水中加入30克a物质,所得溶液为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的质量___
(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提纯a可采用的结晶方法___
(5)t2℃下,将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___。
33.
打开易拉罐拉环有大量的气泡冒出的原因是____?

7.实验题(共1题)

34.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c.___。
(2)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玻璃管中___,试管里的澄淸石灰水___,
(3)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作用是___。
(5)实验结束后,撤离装置,先撤___(酒精喷灯、CO),目的是___。
(6)该实验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___,C处的现象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3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6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9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