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6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52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5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①实验一中,通过稀盐酸与________(填写化学式)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②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____________相同。
③实验三中,若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则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填字母即可)。
a 无色酚酞溶液 b 铁粉 c 氧化铜 d 碳酸钠
(2)为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河南省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甲所示实验;并利用了数字化实验手段进行了探究:在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集气瓶内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通过压强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得到的图象如乙所示。

①实验甲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所示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_______?
③乙中图示曲线总体趋势为数据逐渐减小,其中的道理是什么________?
(3)向盛有20g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20mL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提示:7.3%的稀盐酸密度约为1.035g/mL)

2.计算题(共2题)

2.
现有2.84 g双氢青蒿素燃烧生成6.6 gCO2和2.16 gH2O,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A.5∶62B.63∶5C.5∶36D.5∶37
3.
含有铝粉l.8g、锌粉6.5g、铁粉11.2g、铜粉3.8g的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有6.6g金属剩余,则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g;其中产生氢气质量最多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简答题(共5题)

4.
二氧化硅(SiO2)和二氧化碳性质相似。玻璃(含二氧化硅)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常温下,硅酸(H2SiO3)和硅酸钠均为白色固体;硅酸钠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有沉淀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
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下边表格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这些元素均位于第_____周期;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现有相等质量的这几种金属元素,则其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11 Na
23.00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6.
可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是_________。
(2)实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7.
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1)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滤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AgNO3溶液质量小,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
8.
为了除去粗盐水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MgSO4等杂质,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等,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1)加入足量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什么____________?
(2)写出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推断题(共1题)

9.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甲属于常见的酸,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

(1)乙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与丁反应的微观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共12题)

10.
下列实验操作训练中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破裂B.火柴燃烧C.灯泡发光D.打磨铜丝
11.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铁丝伸入稀盐酸中:2Fe+6HCl=2FeCl3+3H2
B.硝酸银溶液与盐酸混合:AgNO3+HCl=AgCl↓+HNO3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CO2+Ca(OH)2=CaCO3↓+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OH)2+H2SO4=BaSO4↓+2H2O
12.
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空间站里涉及反应: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增减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原子质量没有改变
13.
冬天结冰后,冰浮到水面上,其原因是
A.水分子很小B.水分子在运动C.水分子间隔变大D.分子分成原子
14.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镁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5.
联合国确定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B.硬水和软水可用pH试纸来区分
C.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染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16.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酒均一稳定且是混合物,碘酒属于溶液
B.氧化钙、氢氧化钠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C.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17.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下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
C.10℃时,取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大于b
D.将t℃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b
18.
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Ca3(PO42B.KClC.NH4NO3D.(NH42HPO4
19.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
B.测定溶液的pH时,需预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
C.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
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20.
每年夏季,河南省实验中学航空实验班园区的葡萄长廊硕果累累。葡萄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B.维生素C.无机盐D.油脂
21.
下列人体必需的元素,其中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氟B.碘C.铁D.钙

6.填空题(共1题)

22.
从C、H、O、N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适当的化学式填空。
(1)供给动物呼吸的气体是______; (2)葡萄糖和尿素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

7.实验题(共3题)

23.
页岩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开采是正在研究的课题。
(1)分别写出甲烷、酒精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实验室里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甲烷,请在方框中画出该气体的收集装置图____________。(要求:用集气瓶与其他仪器收集)
24.
某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注射器加入液体后,加热C处红磷。通过B、C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
25.
规范操作是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熄灭酒精灯B.读出液体体积
C.闻药品气味D.稀释浓硫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2道)

    简答题:(5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