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元素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成人每日摄入铝元素的量应控制在0.004g以下。油条是我国许多地方的传统早点,每270g中含0.9 g明矾(KAl(SO4)2·12H2O)。计算:试通过计算说明,若每日食用约150 g油条,请问铝元素的摄人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______________(写计算过程)
2.
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有一些同学爱吃的小包装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请你根据丙烯酰胺(C3H5ON)的化学式计算后填写:(1)丙烯酰胺(C3H5O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3)丙烯酰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3)丙烯酰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A~H都是初三化学前三个单元中的常见物质,A、B均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H,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热E和B的混合物也有H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且B在反应①和③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2)写出H和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B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2)写出H和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B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4.
现有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如果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 250 ℃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控制在 250 ℃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控制在 250 ℃加热一段时间,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字母)
A 氧气溶于水后形成的
B 水槽内的水就是紫红色的
C 管口没有棉花,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水槽中
(3)如果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①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
②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较纯净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_;收集较干燥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④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符合题意顺序为______________;
a.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b.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c.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4)实验室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甲烷。甲烷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难溶于水。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如果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 250 ℃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控制在 250 ℃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控制在 250 ℃加热一段时间,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字母)
A 氧气溶于水后形成的
B 水槽内的水就是紫红色的
C 管口没有棉花,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水槽中
(3)如果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①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
②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较纯净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_;收集较干燥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④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符合题意顺序为______________;
a.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b.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c.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4)实验室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甲烷。甲烷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难溶于水。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
5.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燃烧,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KOH),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燃烧,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KOH),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单选题- (共23题)
9.
今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许多国家发生,治疗该病毒的有效药物达菲是从八角茴香中经过多道复杂工艺提炼出来的,它的有效成分是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对莽草酸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莽草酸是有机化合物 |
B.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
D.莽草酸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
14.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氮元素和钠元素所属周期不同——最外层电子不同 |
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
19.
手机中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下列对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4→+3 | B.+2→+3 | C.0→+2 | D.-4→-2 |
23.
下列关于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2的重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作燃料 |
B.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O2 |
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必须用MnO2作催化剂 |
D.工业上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制取O2 |
2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
A.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胶头滴管 |
B.酒精灯、水槽、试管、集气瓶、量筒 |
C.铁架台、烧杯、集气瓶、玻璃片 |
D.试管、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 |
27.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时,立即大开门窗通风 |
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
C.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2题)
30.
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1)两个氧原子______ ;
(2)三个双氧水分子________ ;
(3) 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 ;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正五价_________ ;
(5)硫酸钠中硫酸根显-2价 _________;
(6)岩石呈红色是含氢氧化铁所致____________。
(1)两个氧原子______ ;
(2)三个双氧水分子________ ;
(3) 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 ;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正五价_________ ;
(5)硫酸钠中硫酸根显-2价 _________;
(6)岩石呈红色是含氢氧化铁所致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4